红辣椒好吃吗?
第一次吃是很小的时候,具体几岁不记得了,只知道是在农村,和小伙伴一起摘辣椒,摘了很多,拿着在河边洗,洗好后放在石头上晒,晒的很干后就准备做泡椒。 把几个辣椒切成块,加入开水烫一下,然后放盐、姜、蒜等佐料,加一些白酒,最好用坛子密封起来,我记得到时候晚上还看了电视,第二天就去捞出来吃了……那个味道啊,一辈子都忘不了,又香又辣,直冲脑门,后来每次吃饭没菜的时候就会煮一点出来下饭。
第二次是前几年,在云南玩的时候,买了些小米椒,很小的那种,像水果一样,很新鲜,准备回去做泡椒,结果飞机上没有带下来,于是就在机场买了,回去后按照网上教程做,可惜失败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觉得味道怪怪的。
这次之后就不死心地在网上找啊找,终于让我找到了,就是下面这位大哥!
买回来后按照他给的方子做了,嗯,味道不错呢,不过我不喜欢太辣的,所以把线椒的辣椒籽去掉后再清洗了一下(因为听说那很辣)。
不过,最难忘的还是小时候做的那泡椒,每次想起来就欲罢不能,恨不得再经历一次采摘、洗晒、腌制的过程。
甜椒和辣椒都属于辣椒,统称为 Capsicum,是茄科中的一个属,通常分为三个栽培种:辣椒种(尖而小,辣)、柿子辣椒种(扁而大,从不辣到辣都有)、墨西哥辣椒种(通常长而辣)。
甜椒一般指柿子辣椒种中不辣的品种,辣椒一般指辣椒种、墨西哥辣椒种和某些柿子辣椒种中辣的品种。不同产地和文化喜欢用不同的方式命名:拉丁美洲和美国倾向于叫有辣的为Pepper,没有辣的为Sweet pepper;而在欧洲,甜椒叫Pepper,辣椒叫Chili。
是否产生辣味,由该植物是否能合成辣椒素决定,是遗传决定的结果。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讲,所有能产生辣椒素的辣椒(主要为辣椒种、墨西哥辣椒种和某些柿子辣椒种),其细胞线粒体内都存在一个长约 4 千的基因片段,即辣椒素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将分子式为 C17H23NO3 的分子与脂肪酸结合形成辣椒素及类似物,并通过胞内质膜系统的分泌泡运输至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系统。当辣椒果实内皮受伤后,粘稠的液滴状的辣椒素与果肉相接触,因果实内皮细胞不吸收,故在果实内皮下形成一不连续的液滴层,并在果实内扩散。
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能结果皮内产生辣椒素(液滴)的辣椒为辣椒,不能产生的为甜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