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糕怎么做好吃?

越婧梓越婧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八珍”之名始于《汉书》,是古代对食物或食材的代称和尊称;后来被引申为多种多样的含义。 “八珍”具体指的是哪八珍?说法不一。 据《周礼·天官膳夫》记载有八珍之制: 第一个叫渍(zì),用牛、羊、豕(shǐ)肉浸泡在酒中,三天即成,相当于后来的卤酱菜。 第二个叫羹,是用牛、羊、猪、鹿的骨髓加上米汁炖烂,再加盐调味,类似于现在的汤羹。 第三个叫熬,是把牛肉和大米一起煮成粥状。 第四个叫炙,是一种烤肉食品。这个炙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烧烤,而应该是把生肉裹上米、面等,再放在火上烤。 第五个叫臛(huò),就是用米煮粥把肉炖烂的意思。 第六个叫糁(sǎn),是将肉切成块加五味调和炖烂的意思。 第七个叫醢(hǎi),就是现在常说的酱油之类的东西了。 第八个叫醯(xī),是用各种米和曲发酵而成的酸味调味品。 从以上“八珍”的制作过程来看,它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食品。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人饮食结构的一个特点——主食在饮食结构中的地位很高。

到了唐代,出现了“八珍”的具体名称及做法: “八珍”是指四种肉、三种禽、一种野鸭肉,分别为: 鸡丝脍(kuài)(鸡肉丝拌凉菜)、鱼脍(鱼肉片拌凉菜)、豚皮脍(猪瘦肉片拌凉菜)、麋鱼脍(麋鱼片拌凉菜)、熊白脍(熊肉拌凉菜)、鳖脍(甲鱼片拌凉菜)、麋蟹脍(麋蟹拌凉菜)、凫雁臛(鸭和鹅炖汤)。 三兽尾,即獐、麋、熊的尾巴三样作料; 四禽心,即雉鸡、鹰、雁、鹑鸟的心四样做菜肴用的调料; 一兔肝,即野兔肝作为调料,这种以动物内脏作调料的做法,在今天已经不常见了。 这“八珍”比之先秦时期的“八珍”显然已大大进步,其中大部分属于肉类凉菜和小荤汤,只有熊白脍(熊掌)和鳖脍(甲鱼)算是大荤荤汤,可见唐人以肉食为主食的时代特征。 宋代时,“八珍”的说法又有流行。当时人认为,所谓“八珍”实际上就是指七种原料烹制的七种不同的美食佳肴: 第一种叫做“淳熬”,就是用谷物米饭浇上油脂煎熟,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红烧猪肉并撒上葱花。 第二种叫做“淳母”,就是把大米与肉炒熟后再蒸着吃。

第三种叫做“炮豚”,就是把小猪活生生地放到火里烧烤至熟透。第四种叫做“炮牂(zāng)”,就是把羊羔放进火里烧。这两种吃法在当时都是十分残忍的做法。

第五种叫做“捣珍”,就是将牛肉、羊肉、鹿肉用火薰熟后剁碎做成饭食用。 第六种叫做“渍”,将酒浸熟的牛肉与糟同吃。

第七种叫做“熬”,把狗肉和粳米一起熬煮成一锅粥。第八种叫做“糁”(音sǎn),将肉切碎并用五味调和炖煮。 在宋代,“八珍”已经发展成为指七种制作方式或七种不同原料的“套式化”概念。

明清以后,“八珍”的含义就逐渐变成了一种泛指多种食物的代名词,而且也不再局限于肉类,只要是好吃的都可以称为“八珍”,甚至包括蔬菜。如《红楼梦》中就曾提到过“八宝饭”“八珍糕”“燕窝粥”等等…… 至于“八珍糕”的来历,也是根据当时的“八珍”之说来的。传说明末清初名医陈实功在苏州开了一间医馆,有一天他的小孙子突然得了痢疾不能进食,他用了药也不见效。正在发愁之时,有个老头送来了自己制作的药糕说是能治小孩子的病。陈医生便让小儿吃了试试,没想到果真有疗效。于是他按老头的配方,将绿豆、白糖、梗米和山楂分别磨粉入蒸笼蒸熟做成饼状,每日给小孙儿服用两三次,果然痊愈。 陈医生的亲戚朋友听说此事后也纷纷仿效,结果都效果不错,于是纷纷向老人求教。老人见大家如此诚意,便将配方说了出来。 原来这“八珍”的八样原料分别是绿豆粉250克、粳米面125克、白糖75克、山楂5个、芡实米10克、莲子肉10克、山药10克、薏米10克。 由于此方具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痰等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所以在民间流传开来并被制成糕点,这便是“八珍糕”的由来。

优质答主

八珍是中医的概念,指有补气、健脾和祛湿作用的几种中药材,如山药、扁豆、芡实等。 这些食材经过加工做成糕点,就是八宝粥了; 而把这些食材打成粉,加水调成糊状,再加上白糖,做出来的甜品叫“甜芋圆”(也是台湾著名的传统甜点). 至于题主提到的怎么做才好吃的问题就涉及很多方面啦~

1. 制作过程要加糖,而且分量应该比较多,因为这样才能把淀粉转化为糖的甜度来吸引人的味觉神经; 2. 煮的过程里也要多放点清水哦;

3. 最后出锅的时候,最好再调一点桂花糖浆或者红糖水,这样会更加香滑顺口呢!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用砂锅小火慢慢蒸煮,让各种材料充分融合在一起,出来的口感会比较绵软细致; 但是有些人也会喜欢更加硬一点的口感,那就需要多放一些糯米和淀粉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