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挂面好吃?
作为一个地道北方人,我几乎吃遍了北方大大小小的挂面厂和品牌。 市面上比较出名的挂面基本上都尝试过,比如:北京六必居、上海佛头、山西刀削面、陕西秦宝坊、河南豫福、湖北郧县麻豆腐等等……
综合起来比较,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五仁月饼里面的“五仁”——五香的香味儿。 这个香,是复合香气,来自多种香料的芬芳融合成的一种独特味道。它不像辣椒那么冲鼻,也不是花椒那种只有麻味儿没花香的单调混合体。它是丰富而纯正的香气,令人印象深刻。 找来找去,发现这种奇妙的香味来自于河南滑县道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道康挂面。
第一次吃道康挂面是在大学宿舍里,有个室友是滑县人,从老家带了点来宿舍跟我们分享。我吃了那挂面后,一直念念不忘。后来每次回家(我在外地上大学),必定要买来解馋。
说起来这个挂面能这么好吃,也是有原因的——它的工艺并不是一般的挂面作坊可以比的。
一般挂面的做法是开水煮熟后,冷水漂着,保证面条韧度,最后捞出来控干放锅里蒸或者炒都可以。但是道康挂面在制作过程中多了一种“饧”的过程,即在和面的时候,让面粉和水充分揉和均匀,形成一层薄膜状态的表皮,然后在面团里掺入一定比例的麦芯粉增加韧性,这样加工出来的挂面才柔软筋道、光滑耐煮、不浑汤。而且,道康挂面对水量要求很高,非纯净水不用,这样做出来的挂面才会口感佳。
除了好水源,好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道康挂面用的面粉也是特别优质的,含蛋白质高,筋度高,做出的挂面色香味美。
现在道康挂面已经在网上销售了,想买的朋友直接搜这个名字就能买到。如果你有机会去河南滑县,也可以买来试试哦~
山西刀拨面
刀拨面,据传为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所创。刀拨面的制作过程很有意思,先将和好的面团擀成略小于平底锅(铁鏊)的面饼,再将锅用大火烧热,舀上多半锅沸水,迅速将擀好的面饼贴在沸腾的水面上(当地人又叫"鏊剂子",意思就是锅里烙的大饼)。
等"鏊剂子"下锅以后,用一特制木板,一头伸进锅中,顺锅沿将面饼往锅里拨。随着"拨"的动作,那面饼就一层一层地"拨"入锅里的沸水中,成为条状的面条。由于这种面条是用木板"拨"出来的,故称"刀拨面"。水沸时,锅里、锅面上都是一团团、一缕缕雪白的面条,景象颇为壮观。煮熟的刀拨面捞在碗里,软而韧,滑而爽口,味道醇香鲜美,很是开胃。
河南武陟油茶面
说起油茶,我国不少地区都有,比如广西南宁的油茶。然而,在河南焦作的市郊武陟(河南一县名,与山西闻喜县同属中国四大面食之乡),你若想尝尝油茶,那就有些难度了。原因是武陟油茶面非常有名,远近食客趋之若鹜,在县城内往往要等上很长时间才能品尝到。
武陟油茶面的制作方法也很有讲究:将小麦、花生仁、大茴、姜黄、花椒、食盐磨成粉末,用开水冲调化开,再用适量的芝麻油和小麻油搅匀,然后用细箩过滤,油茶便做好了。把用上乘高筋面做成的手工拉面下锅煮熟,捞入碗中,冲入热油茶,加上白木耳、红薯丝、黑芝麻等配料,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面便做好了。油茶面营养丰富,食后既耐饥又解荤,风味独特而不油腻。
山西削面
削面是山西传统的操作技法,做起来也简单。削面的材料是高筋面,将面粉和好再不停醒上三、四遍后压在案子上擀成一个长约1.5尺、宽约2寸的大面饼,再将这个面饼拿在两手间,一手持刀削面,削下来的面条像流星飞雨一般落入开水锅中。成熟的削面捞起来浇上臊子、汤卤便是一碗极好的山西削面了。削出的面条光滑、弹韧,有着独特的质感。
新疆拉条子
新疆有一美食叫拉条子,是用小麦面制作的一种长面条,其做法是将高筋面和成团后反复揉压再拉伸成条状下锅煮熟而成。把煮熟的拉条子捞出来,拌上新疆人最喜爱的羊肉黄萝卜萝卜丝汤卤和臊子即可食用。拉条子面条劲道滑溜,汤卤鲜辣浓郁,味道香浓,食后回味经久。
陕西手擀面
陕西陕西手擀面面,是陕西关中地区一种传统的面食,做法简单:把高筋面和好揉透,摊开醒一会儿,撒上些面粉,在案子上擀成薄如纸张的大面片,再用刀切成宽或窄的面条煮熟,捞出,调上盐豉、酱油、香醋、辣椒油、花椒粉、韭黄、蒜苗等配料就成一碗可口的陕西手擀面了。
山西龙须面
山西油香肉炸糕又叫炸糕,是山西北部地区一种极为传统的油炸食品。炸糕一般长约10厘米左右,直径3~5厘米,以精面粉为原料,先将面粉和成面团,再加入适量的花生油将其擀成圆饼状,放入肉馅包好,再将包好馅的饼放进油锅里炸。炸糕刚从油锅里捞出来时,颜色金灿灿、香喷喷,咬一口,酥酥脆脆、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无比,食后回味经久。炸糕是山西人走亲访友的一种上等礼品,也是旅游爱好者的极佳旅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