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是什么五行?
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所描述的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一个抽象模型,而中医所说的“五脏”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均不同于西医的“五脏”——即实质性的器官。 讨论“五脏”的五行属性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历代医家虽然普遍认可“五脏”有五行属性,但却并未统一于哪个具体五行之中;甚至同属一行的“心”“肝”二脏,其五行属性亦多有差异。
至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中医学独有的概念,更是与西学的“经络”完全不是一回事——虽然它们的命名似乎有些类似。用中式的五行,或者西式的经络,来探讨中医理论,都是不合适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在明确中医诊断的前提下,从“整体观”“辩证论治”的角度出发,结合病人的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生物学特征及生活史、家族史、既往史等社会学特征),通过对病人言谈举止的观察和对体表及内部形态结构的检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然后再选取相应的中医学术语,将其描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是单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既可以是单个脏腑功能的失常,也可以是多个脏腑协同或拮抗的结果。
总之,只有确定了中医诊断,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等问题。 而在中医理论上,对疾病过程本身的认识,则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中医将以上述方式确定的疾病状态(阴证阳证或虚证实证)再细分成若干类别,分别以五行中的某一五行予以概括。中医所谓的“治法”(包括方剂学),往往是基于某种具体的病机,并以此确定相应的药物及其配伍结构。
比如,患者因外感风寒而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这时诊断为“风热感冒”,继而通过疏风清热透表,使热从汗解,这其实就是一种“治法”。当然,这种“治法”的确定,是以辛温散寒为基础的,适当佐以宣肺清热之品,使表里双解,则效果更佳。这里边的“辛温”,就体现了治疗时对阴阳五行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