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新生小学怎么样?
本人,1988年,就读于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现划归兴化经济开发区)新生村新生小学五、六年级。现在的学校已经搬迁至别处,原址现在是一片废墟,只有一些低矮的民房和破败的猪圈证明这里曾经有座学校。 那时,我的家乡还是个农业乡镇,经济以粮食作物为主。家里靠种十多亩地,养两头牛维持生计,还承包了几亩地给本家的一个叔叔种菜。我家与校长家同属一个生产队,隔一条小河,中间是五队的地。 我的班主任姓孙,男,三十多岁,长相普通,瘦瘦高高,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为人很和善。他同时担任数学老师,讲课风趣幽默,计算题总是用“脱袍退步法”来演示。
我记忆里还有一位语文老师,女,大概四十出头,长得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她教我们读唐诗宋词,教我们唱《渔家傲》,我还记得学的第一首词是《天净沙·秋思》,不过我到现在也背不出全词了。 那时候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年级都用不同的课本,不知道别的学校是不是这样,反正我是这样的,语文、数学各两个年级的课本,英语是一年级的课本。
当时有个规定,农村的孩子只要小学毕业就能考中专(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而城市里的孩子必须考到初中毕业才能考中专。所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能直接考中专,不用参加高考;另一半的学生要考高中,然后考大学。因为不是统一教材,每个中学的升学率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不过据老师说我们是全校升学率最高的一个班。
记得我的同桌,他的父母都在工厂上班,他是城里户口,按说应该比我们有文化,可是他的数学总是考满分,却不会做应用题,语文经常连简单的句子都写不对。
还有位同学,家里穷得没钱交学费,老师让他放学后扫操场抵学费,他个子不高,长的很秀气,像女孩子一样爱干净,每天扫完地把扫帚摆好,蹲在地上系鞋带,我想给他东西他都不肯收。后来听说他家里有了微波炉,还是很高兴的样子。
毕业后,听同村的同学说,那两位老师继续教着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一直到现在还在教书。我的那些同学们,有的继续读书考上了大学,有的进了工厂,有的是农民。像我,读了中专,在苏州工作,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虽然各自的生活轨迹不同,但是一提到小时候的老师,大家的嘴角都会挂满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