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传结局是什么?
我昨天刚看完,泪奔啊,大半夜的,实在受不了,上来搜这个问题,想看看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先说我的理解: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结成夫妻,两个人分开后,宝玉被皇后赐了白绫,上吊自尽;而黛玉则魂归离恨天(应该就是潇湘馆),留下宝玉一人独活于世。 而紫鹃则是看着黛玉香消玉殒之后,将黛玉的行李收拾一下,准备离开贾府。 贾府后来还是败落了,袭人跟了晴雯死后葬在了晴雯身边,鸳鸯也是因为不愿意离开贾母,在贾母去世后独自殉情而死,而金钏儿则投井自杀。
个人觉得这个的结局是最接近曹雪芹最初设想的大结局了吧,贾宝玉最后是“无瑕白玉遭泥陷”,林黛玉最终也没能“落尘繁华境”,反倒是薛宝钗成了人生的赢家。 虽然这个结局很惨,但我认为这才是最合理的。《红楼梦》本就是一部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悲剧的小说,这样悲凄的结尾恰恰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悲悯”。如果宝玉最后得道成仙,我想那只是作者给读者开的又一个玩笑吧! 人终有一死,但是死的意义各不相同。有人死的耻辱,比如秦可卿;有人死的悲壮,比如贾敬;有人死的无能,比如贾瑞;还有的人死的糊涂,比如柳湘莲;更有人是死的卑微,就像邢岫烟身边的丫头。
这些人无一不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悲哀角色,他们的死并不能带给作者什么快感。相反,作者对宝玉、黛玉、紫鹃甚至是晴雯的死都表达了“痛彻心肺”的感觉。 在第八十四回中,作者写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对黛玉之死的感慨。
个人认为,作者之所以这样描写,是因为他觉得人生终究是一场虚幻,缘分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人们即使有缘相识,但有缘无分,也是无奈的结局。 所以说,黛玉传的这个结局其实是很合情合理的,也符合原著的精神。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呢?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作者“哀伤贫困,愁苦潦倒”,他不想让贾宝玉这个主人公最后成仙得道,因为他知道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能真正给人带来快乐,他还记得这句话“生死无知,灵魂渺茫”,所以不如让人贾宝玉这个无瑕的白玉坠落在泥潭之中,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PS:看了一些答案,有的人认为这个结局好,有的人认为这个不好。我是比较偏向后者,因为看的时候真是痛彻心扉。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假作殊死别离,实寓绵绵相思”,我更觉得这是作者用悲剧收场来表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天下无有不散的筵席”。无论怎样,曹雪芹先生已经去世了,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原意了,只能就着高鹗先生的续书来理解他的前半部作品。而高鹗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特点(指八十回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