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儿童医院好吗?
不请自来,看到这个提问我还是很激动的,作为在开封附幼、开封儿童院区、河南大学儿科系读了四年书的人,我对这个医院有特殊的感情。 先放照片为证。 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在2015年、2017年、2019年在医院门前及院内拍摄。 这个回答其实应该叫“河南大学儿科学院发展史”,因为现在医院名称变了,但变的是院名的文字,不变的是对医学的虔诚。 开个玩笑,其实我要说的主要不是关于河大的往事,而是我在那里遇到的两个特殊的孩子——明明(化名)和小雨(化名)。 我遇到他们的时候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和明明的母亲是大学同学,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后来了解到她家就在我院附近,就邀请她来我院就诊。当时明明5岁,患有严重的发育迟缓,语迟、站迟、走迟、牙迟……除了智力问题,还特别爱生气,气起来不吃不喝睡觉都不肯。
第一次见到孩子,她牵着妈妈的手,怯生生的躲在妈妈的身后,我用轻柔的声音问她的名字,她不理会我,继续看着我们身后的小鸟依偎着飞翔。我告诉她我爱她,她依然不答话。我伸手想去牵她的手,她猛地一下甩开,气的脸通红。她母亲告诉我,她们已经试过很多方法给孩子治疗了,但是都没有效果,孩子好像能听到我们说话,但是就是不理解我们的意思。
后来我慢慢地和她交流,给她好吃的水果,温和的抱起她,她终于不再挣扎。从此开始了每月一次的康复训练,就这样坚持着上了小学。 再遇见明明的时候是在五年后,她已不再认识我了,但是她认得我的声音,见到我的时候高兴极了,飞奔过来扑进我的怀里。我问她妈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她说:“妈妈说了,今天是医生妈妈的节日!”然后笑着问我:“医生阿姨,你好!能不能抱抱我?” 我抱着明明,她已经长的比我高了。
第二个故事关于小雨,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不会讲话,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喜欢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每次到医院都是奶奶陪诊,拿着一堆的检查结果,让我给说说孩子的病。每次都是同样的症状,同样的检查,同样的结果。慢慢的我熟悉了小雨的个性,知道他爱吃奶糖,喜欢汽车,不爱洗澡……慢慢的他也开始习惯我,不再每天盯着我看,但却总是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我。
有一天,我发现他的玩具箱里多了一本书,上面写着我的名字,里面夹着一张薄薄的纸,上面画了一个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