銈五行属什么?
“銈”这个字不是常用字,字典上的解释也不是很全面,所以答案可能不是很让人满意,姑且分享。 “銈”拼音为jī(一声) 《说文解字》注释:“銈、缓步之美也。从人,从金。”许慎认为“銈”的意思是指人走路的时候迈着缓慢稳定的步伐。并引经据典证明自己的说法:“礼,步行则举步惟谨。”“玉篇”曰“行步安祥之貌”,“广韵”曰“人行进从容不迫”。 所以根据这些记载可以下结论了:“銈”字的本义就是形容人的步态。 但“銈”字除了表示人的步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装饰品。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康熙《字汇补》中收录了一首名为【金火观】的词,其中一句:“钗头斜嵌珊瑚钿,珥筒细摇翡翠琚。”注解说此句中的“瑜”字应当作“璚”。并解释了其中原因:“璚者,饰也……”也就是说这词里的“璚”通“琱”,而“琱”的本义便是雕刻,所以它引申出来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用玉石等进行装饰。 其实,“璚”或“琱”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字,但“璚”在明代后多写作“琱”。
那么,“銈”字在古书中出现时又常常被误作“琼”或者“彫”吗?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明·李诩所著《括异志·诗话》中就有这样一句:“何逊咏日暮诗云:‘洞房隐烛影。’梁元帝云:‘夜合花未眠。’”其中“洞房”的“洞”就错作了“琼”。
同理,清·纪昀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余谓此物(指夜叉)未必能飞,乃掷与空处,顿失所在。噫,夜叉去矣!”其中的“夜叉”也误作“琼”。 而同样在清代,吴敬梓所著小说《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严贡生)走到门口,见一个戴方巾的书生出来说道:‘先生请了。’严贡生看时,却是个秀才,穿着一件二蓝袍子,头戴方巾……那秀才作揖下去。”这里的“秀才是”误作“雕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