哚字五行属什么?
“哚”的本义是“有浓郁芳香气味的名词(如麝香,吲哚、樟脑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音dòu,用作形容词,形容香味浓;用于合成词嗅哚”。 所以这个字的部首应该是“口”部而非“日”部或者“夕”部了。 因为古代没有“口”部,所以只能归到“日”“夕”两部去了……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呢~ “哚”字的字形演变如图所示——可见“哚”字在甲骨文和金文时期都是“口+日=哚”的字形,而且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但是篆文时期开始出现了两种字形:一种是“口+日=哚”,另一种则是“口+夕=多”——这两种字形在今天都还存在。那么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写法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书上的记载吧!《说文》中云:“哚,臭也。从日多声。”段玉裁注曰:“臭者,气味之总名,凡气臭、腥臭之类皆属之。今人谓臭恶曰哚,故《广韵》以哚为臭恶也……”由此可见“哚”的本义是指一种闻起来很臭的味道——“臭味相投”中的“臭味”就是指这种味道啦~而段玉裁则进一步指出,由于古人把一切恶臭的事物统称为“臭”,所以他们才将那些嗅觉灵敏的人叫做“多舌之人(舌多)”;再将那闻不到任何味道的东西称作“不臭”(臭通不),于是这些人的名字就演变成了“多弗人”(佛通勿);最后再由“不闻臭”引申出“听觉迟钝”的意思来,这就是今天“多弗人”一词的来历喽!所以说啊,“哚”在古代可是个非常形象的一个字哦~~~
最后我们看看一些古籍中对“哚”的解释吧~~
《尔雅·释草》:“臭,臭香。”郭璞注:此下三香字,并今臭字也。按《说文解字》云:‘臭,秽也’又言:臭,臊恶臭也;臭,鱼臭昧也;臭,香之反也;等等其意各不同矣… … ”
《诗·邶风·谷风序》:“无子必作,作,语助耳。谓无子而忧思作也。”朱熹集传: “作,起也。”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杜预注:“自,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