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长城?
据我所知,现在长城的官方名称是“明代蓟镇长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为防御蒙古军的侵扰,在西北、华北等地修筑了大规模的城墙和墩台。西北的嘉峪关,就是明洪武五年(1372)开始修建的。而北京的昌平境内,也有许多明长城的遗址。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又经历了无数自然和人为灾害,如今能看到的明长城遗址已经不多了。
在延庆区与密云区的交界处,还有一道明代的边墙。这面墙壁残高约5米,底宽4.5米。有些地段因为山势陡峭,边墙就修成了“之”字形。 从远处看去,整道边墙仿佛一条长长的伤疤,蜿蜒于群山之中。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这座明长城的雄姿仍令人叹为观止。
在离延庆东三旗20多公里的地方,还保存着一段明长城的城址。这段长城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当时蒙古部落时常侵入河北掠夺财物,明朝政府就在此修筑了新城,并开通了一条由水力发动的碾坊。据说,这条用水力的长城,在当时十分先进。可惜的是,今天已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遗迹了,只有一座小土丘,还依稀表明这里曾是城墙的位置。 在北京东北部的密云县境内,还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古长城——司马台长城。这座长城建在地形非常复杂的山区,有陡坡、沟壑、山脊等。而且为了防御敌人的偷袭,城墙上布满了垛口,还构筑了大量的炮台。司马台长城是明代镇北将军宋忠,根据军事战略需要所筑。 据当地人说,旧京八景中的“司马秋烟”指的就是这里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