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如何制定激励?
国企激励,要解决两个问题:
1、激励什么——导向
2、怎么激励——机制 所谓“导向”,就是让企业员工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向着目标前进;所谓“机制”,就是把前面所说的“导向”通过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变成可执行的具体方案。 两者息息相关。
在国企的实践中,很多将薪酬和绩效挂钩的做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果不是线性相关的。
比如对负责销售的人员,按照销售额提成确有其道理,但对企业高管来说,业绩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经营结果。对不同岗位的人,应该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
对生产一线人员而言,安全、质量、效率、人工工时等指标更重要;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则应考虑满意度、费用支出、工作产出等指标;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则要考虑战略达成情况、团队建设、费用控制等情况。只有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激励方案”,往往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原因就是在制定激励计划的时候没有做好基础工作——即没有弄清楚需要激励什么。
举个例子:某部门提出一个“激励方案”——每月给表现好的员工发奖金。但这个方案并没有明确什么样的表现是好还是差。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到底谁拿多得,谁拿少得,完全取决于领导个人,这显然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
相反,如果这个“激励方案”能进一步细化,设定更具体的考核指标,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可以设定以下指标:人均效益同比去年提高3%(当然,实际工作中不可能这么简洁),那么每个人可以多发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奖励。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人有目标,干多干少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