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属于五行的什么?
“克”,从字形字义上看,应读作kè;从五行生克的理论来看,应作“尅”,读作kēi。 “克”字的本义为“攻破、击败”。《康熙字典》引《唐韵》云:“剋,击也。”“剋”的本义就是“击打”。五行中的“尅星”,指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阴阳五行中物质相生相克的关系,被古人用在了中医上。 什么是相生呢?比如木生火,也就是说,木足够的时候,火就会自然产生。这是一种动态的互相滋生、互相促进的关系。水生木,也就是水的滋润使得木能够生长。土生金,指的是土里含的金属元素过多,而形成的金。金生水,是指金本身就是液体状态,而且有润下作用的矿石都是金银等金属。
什么是相克呢?首先指代的是阴阳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势(或过亢)所导致的其它行受损的情况发生。其次,五行之间的相克也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土克水,指的是土很充足的情况下,水会被克制得停滞不前。同样,水克火,指的是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火会熄灭。火克金,当火势旺盛的时候,金会受到伤害。金克木,当金特别强大时,会损伤树木。当然,这种损害并不是单方面的一直进行,而是在一个平衡的环境中,阴阳消长,此弱彼强地循环往复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五行相克的观念应用于中医学呢?这是因为古代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是有阴阳五行划分的,而且五脏也有五行之分。所以,在调理人体疾病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病症的病因,采用相应的五行相生或相克的方法来治疗。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容易发火,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尿赤便干,这多是肺火太盛所致。这个时候,就要采取所谓的“清肺灭火”法了。具体可以服用的药有麦冬、玉竹、天花粉、知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等等。这些药物大多是清热泻火的,或者具收敛功效的。另外饮食上也可以多摄入偏凉性的食物,例如冬瓜、丝瓜、苦瓜、西瓜、芹菜、豆芽、海带、藕、梨、苹果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心火下降,肺气清肃,则病可渐愈。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痰多胸闷,精神萎靡,四肢冰冷,那么这就是典型的阳虚水泛症状。其成因多是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气,导致水湿凝聚。治疗应该温阳利水。可以选用附子汤加减,服用中成药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亦有效。同时,饮食上宜多吃含氮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豆类、蛋类、乳类、肉类等。因为精氨酸是组成精子蛋白的重要成分,又是合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对男性的生育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还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