霑五行属什么?
“霑”字在《康熙字典》中,有如下解释: 清·王仕俊等撰《篆隶韵书》:“沾,古文霑字。”(见上) 现代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 “沾、霑古文字形相近,始自《说文》分列两字。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霑,濡也。’清代·段玉裁注:“‘霑’本作‘沾’,今通作‘霑’。”[1]
故可以得出结论:“霑”字属于形声字,形旁为“氵”,表示其属性为水;声旁为“沾”,读作zhan3;本义是湿润。
《说文》小篆字形 汉·卫恒《四体书势》:“隶书者,秦之官书;秦汉之间,字体多似草书,凡公文繁简,不拘一格。”“章草”之名即出于此。 关于“章草”的写法,以下引用清代书法家梁巘的论述,作为参考: “章草惟《急就篇》可寻源朔,其余书刻,莫不参差。惟《急就》字字独立,首尾无笔不断,一画之内,均齐整齐。” 以上所述,是为书法层面的“章”的概念。若论“章”字的文字学本质,则与“早”关系密切。
唐·孙銮《唐翰逸斋帖跋》:“张芝,汉晋间人,善章草,师皇象,少以家贫,雇人作书,取卖之利。” 汉·蔡邕《九势》:“凡文字,多少有定式,一字内有数行,行数不一,随字长短,不用墨,须整齐如法,谓之‘疾’。”“疾”者,快速之意,这里指书写敏捷而符合规范。汉代称这种快捷的规范章草为“急就”,故名《急就篇》。
晋·卫恒《四体书势》载“汉承秦灭书,亦大乱,唯急就篇犹存,盖草书之鼻祖也。”
“章”字从“早”得声,本意是指书写敏捷且规范,后来引申指文章等,再引申指事物的条理秩序,这都与“章草”之“章”的字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