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行业利润情况?
在宏观层面上,利润率指标可以判断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程度和平均利润的形成程度,利润率越高,说明平均利润所占比重越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利润率在2012年达到阶段高点后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近年来经济增长动力不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
如果仅从利润率指标观察,似乎我国经济面临增长减速、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但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不能仅考虑利润率高低,还应考虑经济运行的其他方面。例如,2008年美国、欧洲等国家及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为稳定经济,各国政府都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卖行为和较低的官方利率,向经济中注入天量流动性,使货币数量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率,这种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是“量宽”,以区别于增加货币供给的其他方式。当货币政策工具在“量宽”状态下,资产泡沫、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可能增大,物价水平会上涨,甚至引起通货膨胀。从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看,无论是非食品价格还是消费品价格,2012年均呈上涨趋势,但总体涨幅在可控范围内。同时,2012年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涨幅比过去两年明显放缓,且食品占比在总消费中下降,非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有所提高。说明经济在增长方式调整过程中,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经济增长更趋合理化。
在微观层面上,行业利润率的变动也可以反映微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投资行为偏好,以及未来行业的景气程度和发展前景。2012年,我国行业利润率呈现明显不同的趋势。在国民经济41个行业大类中,35个行业的利润率同比是减少的,16个行业的利润率同比减少幅度超过10%。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受资源品、投资品等影响较大。这反映出2012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资源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幅度大的行业利润率下降幅度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