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出明星?

鲁立瑞鲁立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句别人答案里的,我觉得这句话很精辟

香港的娱乐圈和台湾的有一点不同 就是“培养”艺人这一点上 台湾是培养艺人,而香港是大批量生产,成批量的换血 在我看来 港台艺人的最大区别在于 虽然都是流水线作业 但香港更接近工业批量生产 而台湾则是农家小作坊式培育 对于艺人的要求更高一点 所以同样的在演艺圈里摸爬滚打多年 很多大陆游客到台北街头采访艺人们 会感叹于他们的礼貌谦让 勤奋敬业 甚至会有文艺情怀泛滥的时候

但要是到大港街去采访一个个年轻的脸庞 也会看到同样的素质 高高的礼帽下掩饰不住的意气风发 精致的妆容下掩不住的热情活泼 甚至更多时候 你还能看到他们身上那一股拼命三郎的韧劲儿 和从艺之初的那股初心不改的纯粹——可能仅仅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这样的一群有梦想 有激情 有冲劲 有态度 用心演戏 全力以赴唱歌的好青年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 真是妥妥的正能量啊……

这么一看 大概能理解为什么港娱更容易让人上头了吧 因为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美好的圈子啊 用一句话来总结 大概就是 港圈真的是一个“坏孩子”才能玩的圈子哦~

尉迟梓枫尉迟梓枫优质答主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地水文化”,有人说是多产贫民窟。但以上两点说法都不能算错:港星多半出生低微出身低下,这是事实;他们当明星,也不是出于什么艺术上的追求——港星很少是科班的。他们大多是穷人的孩子,家境不好而选择明星这一行自然是为了好发哒。

也正因如此,所以香港出平民明星,出市井明星,而他们的成名,自然和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们的成名路径是不一样的: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们的成名,通常路径是“拍片——得奖——再拍更大的戏”,是自上而下的;而大多数港星的成名路径则是“业余演出——当配角——做二三线明星——靠一部好戏大红”,是从下而上爬上来的。所以他们多半都是苦力星,靠跑龙套跑出来的。

而要跑龙套,就要演戏的地方。香港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过统计,电影厂加电视公司,每年大约要拍100部电影1万集电视剧(电视剧行业起步时都是拍单元剧,10集20集连在一起播的电视剧,那是90年代以后才开始流行的)。香港只有不到20万平方公里,800万左右的人口,这个数量的产量,在外国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但香港人不觉得——香港人对于娱乐的消费能力很强,娱乐消费文化就是香港的文化之一(这和内地的文化迥然不同,内地文化,更关注政治、经济和民生议题,文化圈也深受其影响)。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出明星并不奇怪。内地90年代初期拍电视的产量,和香港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人们的文化消费取向,也和香港不同。所以出明星的速度,自然就差了一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