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哪个基金跌最多?
主动管理基本靠基金经理个人能力,所以基金经理很看重回撤的控制,回撤控制做得好,证明基金经理的能力强。但是!回撤控制最好的基金不意味着业绩就最好。 比如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2016年底到2018年底持续回撤,2018年的回撤甚至超过20%,但从长期来看依然涨了不少(虽然跑输了沪深300指数)。
因为刘彦春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所以即使短期波动,他也很敢于加仓。另外,刘彦春管理基金的总体规模比较大,对净值的波动也会比较敏感,所以会尽量控制回撤。 但是回撤控制住,并不说明这个基金经理就很厉害。我们评判一个基金经理的主要依据还是看年化收益和最大回撤的对比。如果年化收益高而回撤小自然是最好,但是如果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去换取较低的回撤,也不是不能接受。关键是收益率要足够高。
我整理了全市场所有偏股型基金(股票、股票型基金)过去十年的数据,得出结论: 要获得十年十倍的收益,承受的最大回撤可能达到57%(2015年的牛市高点买入并坚持持有到现在的话)。也就是说,要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出取舍。 不同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最佳方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找到大致的方向: 想获取超高的收益,可能需要承担比较高的风险;想要低风险,可能需要牺牲部分的收益。想获取平衡型收益/风险,可以尝试构建组合,多买几只风格不同的基金,做到取长补短。
我是比较倾向于风险控制的,所以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会很重视回撤。 首先是在行业上,不会只集中投资一只或者几只基金。如果是熊市我会更积极,因为下跌中我们能买到更多的筹码。
在板块上也不会只押宝一个板块,适当均衡配置能让我们在震荡市中减少回撤。 其次是在单只基金的选择上,我会关注基金的回撤情况和原因,如果之前回撤过多或是由于风格的切换导致的回撤,我都会多注意。
最后,如果是我自己构建的组合出现了较大回撤,我也会反思是否是自己的策略出了问题。 如果真是我的问题,那我会及时纠错。如果不是,那么让我损失了钱,我也不会让那些“无辜”的基金替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