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生肖是哪几个生肖?
中国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是十二种属于中国的传统动物,分别对应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它们分别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由于公元前的历法改革,使农历月份和公历时间具有了固定的对应关系,每个生肖所对应的日期也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鼠年便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朔”的那个月,而马年则是农历三年之中最后一个正月“立春”后的年份。
不过,这种对应只是简单的时间上的对应,而在我国民间,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形成了另一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以生肖来纪年的方法,这就是“地支纪时法”。它和上述的“天干纪年法”一样,被沿用至今。 在这个古老的计时系统中,每一个节气又有十二个变化状态,被称为“节气时刻”。古人根据太阳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变化规律制定了这套系统。
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点,共确定24个时间点,每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就是一个"节气”。
每年有一个“节”和一个“气”,共有24个。 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变化,每一个节气的起始时间有一定波动,但是终始不变。由此,每一个节气又可分为上、下两个时段。
人们观察到,在同一个节气内,不同年份寒暖湿差各不相同,所以又把每一个节气分为三个时段,分别用“初”“仲”“末”表示。这样,一天便有了六个时辰,一昼夜有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为了便于记载和交流,人们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节气,并用十二属相记录每个节气中的第一天所属的时辰。就这样,通过复杂的天文运行,以及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农历的计算,最终形成了与我们现在的时间体系完全不同的“地支纪时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用“岁首”或“元日”指代农历新年,用“岁暮”或“除夜”指代农历腊月最后几天,用“端午”指代农历五月初五,用“中秋”指代农历八月十五等等。 总之,在我国古代,“岁”是个既指年龄又指时间的名词;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岁”却变成了专指年龄的量词。这一字之变,反映了汉字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