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银行叫什么?
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1897年,清政府成立了户部银号,总账房设在紫禁城内,分账房五所,分别掌管各省、各府、各县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当时中央和地方官员的俸禄都是发钱不发粮,由户部银号统一兑换成现银。
为了筹措办洋务、修铁路的钱财,又陆续设立了度支部(管理税收)和户部银行(相当于国家商业银行)。在地方上,各省设钞局,仿照外国发行货币,收兑民间银钱;各地设官款商店,以国库金和户部的名义经商牟利。 后来,清廷觉得这样自办银行业务既麻烦又难挣大钱,就委托洋人创办私人银行,办理外币和信托业务等。
1905年到1908年间,清廷先后批准成立华商企业金融投资集团——盛宣怀控制的通商银行和东家张謇为首的南通大生纱厂联合开办的南通农商行,此外还有由官僚资本和民间资本合资创办的京华银行、盐业银行和汇业银行。这些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围绕朝廷和企业开展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达官贵人及企业。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据高位,大肆贪污腐化,将他的大本营河南搞得赤贫如洗,民不聊生。为填补军费开支,他授意前清邮传部尚书曾宗巩等人在原京华银行的基础上组建“裕元银行”,把从各省搜刮来的钱财都存入该行。
因该行主要经营存款、放款、汇兑等业务,在当时能拿到该行的存折和支票,是官宦富豪和有权势者的标志之一,所以有“有权有势弄裕元”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