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历哪几次股灾?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证券市场被迫停市。随后,国家统一接管了全市的银行和商业金融机构,取消了旧中国留留下来的“法币”制度和金银流通制度。
2、1958年至1960年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危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作为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资金,并用于发展生产。三年间共发行1.6亿份,平均每期发行量约5000万份。当时,1元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元钱左右;而人民胜利的折实国债每期利率为5%,换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年7%左右的收益率。按当时的情况算是非常不错的投资选择了。因为购买者可以将购买的债券交给国家,由国家代其支付购买价款所对应的商品,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物支付方式。
3、1992年夏,我国开始全面对外开放,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逐步建立。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及金融体制的转变需要时间,当时的汇率并没有很快实现市场化。在这一时期,人民币对外贬值,对内保持不变,形成了“双轨制”。在内外压力之下,央行不得不在1994年末放弃“双轨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此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稳步升值至8:1 ,然而这次升值过程并不顺利,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曾一度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