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能双缺吗?
我和你一样,也是金命缺水,我就是两个金一个水,我妈是两个火一个土。 我比你大六岁,小时候记忆里好像没见过我爸,听我妈说我爸是一个飞行员,因为飞机出事没了。从小和我妈还有姥姥在一起。 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用自己的头撞别人的头,然后就是干架。记得一次打架,那小子拿我的帽子,我一把夺过来狠狠摔在地上用脚跺;后来这厮居然还敢踩我的帽子,结果我上去就把他打哭了……
长大一点了,喜欢上了武术,学了一年的跆拳道,一年散打,两年拳击(只学了基本打法),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一身的胆气,加上练过几天拳脚,连老师都不敢轻易招惹(我们班主任是武术教练)。
到了高中又迷上了军事,看着枪林弹雨的故事,心里充满的英雄主义情怀。身高猛长,体重也跟着上去了,运动会上破天荒得了个班级第二名,把班长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大学时期,学了土木建筑,每天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却发现自己越长大越安静了,也慢慢开始有点内向了。
毕业后工作,换了工作,离开了熟悉的领域,开始了新的生活,也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婆。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很快我安静的性格被她完全治愈,我开始变得爱说爱笑,连性格都变外向了一些。
后来有了孩子,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不仅要赚钱养家,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于是我在学习怎么成为一个好爸爸的同时开始了健身计划,希望给孩子一个强健的身体和力量的象征。
现在孩子已经上学了,我也成功从胖子进化成了肌肉男,身体各方面机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怕冷的体质也好了很多。
都说五行缺啥来补啥,其实真的不用如此较真,毕竟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只要知道自己的喜神是啥就行啦! 比如你,水是您的喜神,代表智慧、头脑灵活,同时也有感情细腻的特点。如果水太弱则体现为胆小、没有主见等等。 当知喜忌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就可以了。比如你可以多结交一些水木旺的人做贵人,多靠近水的地方或行业,多和水有关的物品或者颜色等等。
对了,再告诉你个小秘密,我和我老婆都有点迷信,所以特地把我们的孩子生在五行有水的好日子。
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发现人类五脏与五行的属性具有相关性,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同样存在着木、火、土、金、水五大物质及其属性,人体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分别具有五行的属性,而人的形体、官窍、情志、声、色、味等也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之中,被纳入五行的范畴,从而使人体被纳入一个以五行的属性为中心的系统中了。人的五脏是人身的中心,因而,五脏和五行被认为是互相类比而归属的。五脏在生理功能上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也用五行来解释:“心病者,脾为子孙而王,肾为母而行官,肺为妻而相辅,肝为将而相害”(《难经·七十七难》)。即以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来解释疾病的变化规律。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说明事物的属性,并以五行的生克规律来说明事物的运动形式,而中医学是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的,两者间显然存在着差异。那么,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是否有一定规律性呢?从其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脏腑经络只有六脏(心、肝、胆、脾、肺、肾)和十二经,三焦与心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孤脏”。后世医家采用比附推想的方法,利用五行相生的规律提出了补缺假没,认为心包为六腑之一,功能代心运化营血而配属心,与三焦配属的相火(肾火)之气为表里,即三焦—心包为孤腑。十二经脉与十二脏的比附中缺少心经和心包经配属的脏,后世医家根据在生理上十二脏的气化由心主令的理论,以心包代心主令,在病理上以心病则心包代其受病的理论,提出“心主血脉,包络代心行事”,“邪不能害君,必害近侍,包络代君受邪”(《医理真传·脉象类》),又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认为心包代脾(土)受心(火)害(五行中火克金,金生土,土者金之子,子母不能相助,必定受病),与三焦(孤腑)为表里。这样,使十二经脉和脏器之间的配属关系完整化了,从而使五脏十二经脉真正地纳入五生化(五行)的规律中,使五行生化规律更加完善,成为解释人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理论基础,也成为用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及分析归纳临床症状的基本原则,使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