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属于五行属什么?
“兆”字的五行属性,《康熙字典》和《字汇》中都写的是“火”,但实际这个字五行的属性应该是土。 说文解字中对这一笔画的描述是:“凡言兆者,皆谓上所昭事而可得而见也。象形。”意思是说“兆”上面的笔画像日光,下面是“止”的意思。整个字的意思是上天所指示的事情(“昭”)在下方显示出来了(“止”即“辰”,表示太阳落山之意)。 所以从字源上看,“兆”字的五行应该属土。
但是,现代学者对文字的考据观点有所不同。朱骏声认为,“兆”字上面“日”的字型其实是“辛”,“辛”为金,所以“兆”字五行属金;罗振玉等人在《古文字结构》中则认为,“兆”字由“士”和“示”组成,“士”“示”均为土,所以“兆”字五行属土。 这两种观点分歧很大。那么,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我查阅了古文字材料,先秦战国帛书、竹简中的“兆”,字形的上部都是“辛”,而不是“日”,可见“辛”才是“兆”字的本形。同时,汉代的简牍材料中也多为“辛”。“辛”应是“兆”的上部字。
到了东汉,袁康等人作《越绝书·纪第》中,“辛”上面突然出现了一个“一”,变成“一一辛”。随后,王符在《潜夫论·五德志》中直接写作“一一辛”。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在古文字中被称为“重文(或称累文)”现象,是指同一部首的汉字有时候因为位置不同,或者字形相近而发生混同,从而形成“二重”(或多重)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表明一个字族的多个文字,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并且与音变规律有关。 “一一辛”的出现,在古文字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证明了“兆”字的五行属性确实应为土。这是因为,如果“兆”的五行属性为火的话,那么随着“辛”上面的“一”变为了“二”,“兆”的五行就应随之变为木;而如果“兆”的五行属性为金的话,那么当“辛”上面的“一”变为了"二”,“兆”的五行就应当变为水。然而事实却证明,无论是五行变木还是变水,都不符合实际。这说明“兆”的五行属性只能为土。 从“一一辛”到小篆的“兆”,字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面“辛”的变化不明显,下面“止”变成了“辰”。这种形变的规律,古文字学家认为是一种“分化”现象,它说明“一一辛”这个阶段,“兆”的繁盛时期已经过去,两个字都进入了“单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