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会下降吗?
我认真分析了近2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发现一个非常惊人的现象: 从1993年到今年1月,中国的平均通胀率竟然高达8.5%!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1993年的100元当作基数,那么今天的CPI水平应该为276元——实际价格是基期的2.76倍。 但是,如果考虑到工资上涨的因素,那么现在的CPI应该比276元还要高。 我整理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发现1993年至2012年,除了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之外,其他年份的物价涨幅都高于工资涨幅。 以2009年为例,虽然CPI上涨了99.3%,但是职工平均工资也上涨了93.6%。 所以,从居民的角度来看,这20年其实并没有真正“省钱”,因为钱也不知不觉地贬值了。
当然,有人会认为,工资涨了这么多,肯定能拿到不少奖金吧,甚至可能还发了一些红包什么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劳动者拿到的货币总量确实会超过20年前的水平。不过,这些额外的收入大多是以非现金形式发放的,比如发购物卡、代金券等,在最终消费时并不能完全兑现。况且,有些企业为了避税或者节省支出,也会以少发或者不发现金的形式减少企业的纳税和用工成本。所以,最后能够买到商品和服务的钱并不会增加很多。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物价一直在涨,为什么我们不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比如,大幅度提高存款利息,或者直接发行通货,缓解通胀压力。 其实,央行已经采取了加息措施,只是幅度不大。2010年和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一次的存款利率,每次上浮1.1个百分点。按照基准利率计算,两年共上调2.2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看看美国历史经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联储曾连续十次加息,基准利率最高时达到14%。 相比之下,我国央行的加息幅度真是小巫见大巫。
我个人认为,现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住通货膨胀,而不是刺激经济增长。毕竟,上次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还在眼前。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财政存款也有近8万亿元,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失业,物价平稳可控,经济发展暂时下滑一点,多养些老人,多扶助些弱势人群,其实也无妨。 如果能继续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速稍微低点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