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下降原因?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2013 年的年增长率平均在60%—100%之间,2014 年骤降至15%-20%之间,2015 年进一步降低至10%以下,2016 年第一季度则呈现负增长态势。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
其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导致的存贷利差收窄,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从发展高资本消耗、高利差、低风险、低附加值的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转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变革浪潮中保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其二,2013 年起陆续发布的包括“8号文”在内一系列监管文件,一方面规范了银行同业、理财等表外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也将表外资产业务通过影子银行计入银行体系,提高了影子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而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理财、同业等业务。
其三,国内投资理财渠道的不断丰富,如股指期货、分级基金、分级A股、分级交易所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工具的推出,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计划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等,削弱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竞争力。
其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各种类金融机构,如基金、保险、证券及财务公司等,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加强金融创新,向传统上由商业银行所主导的中间业务领域渗透,造成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进而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出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