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涿鹿结局是什么?
秦岭以南,云贵高原以东,这个范围内的区域,史学界普遍称之为中原,周朝的东迁以及五胡迁徙,是两次大范围的民族迁徙运动,将传统的“胡人北,汉人南”文化秩序打破,中原因此成为了各民族竞争的舞台!
在漫长的时间里,因为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中原地区形成了很多的小割据势力,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争斗,也互相联合,共同讨伐强敌,直到14世纪前期,在朱元璋的努力下,中原地区再一次完成了大一统,北边的草原上,蒙古势力日渐衰落,但余威尚存,因此这段故事被称作江南涿鹿!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和蒙古大军究竟在江南战斗了多久?南方人打败北方铁骑,其底气从何而来?元末明初江南地区的战况究竟如何?
“江南涿鹿”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围剿”时期、“试探”时期、“决战”时期:
从公元1356年朱元璋占据应天,率兵围剿江南各路元朝守将开始,到1363年的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以绝对的优势取得胜利,彻底解决南方战事为止。这段时间江南地区仍然处在战国时期,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在互相角逐,对于北方的蒙古大军,只能围剿,不敢北上反攻。
到了公元1363~1370年,朱元璋在南方基本取得了胜利,张士诚、陈友谅先后败亡,朱的势力日渐强大,于是开始向北发起试探性的军事进攻。这段时间,朱元璋先后派徐达、常遇春多次北伐,接连攻克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的州县,对于蒙古余威的打击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了公元1370年,南方战火平息,朱元璋在江南地区建立了以应天为基础的“西吴政权”,正式与大元蒙古政府分庭抗礼,战争进入到决战时期!朱元璋先后发起了五次大规模北伐战争,派常遇春、徐达领各路大军出击,终于在1388年击败了蒙古贵族,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取得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