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如何投资?
李超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冲劲十足,在1950年到60年代之间,李超人在香港做了很多风投和创业项目。 比如他投资建的工厂,当时香港的工业大部分以纺织、成衣制造为主,李嘉诚看中了塑料花这个市场,在港岛的铜锣湾建了“万利工业大厦”,聘请意大利设计师指导,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塑胶花生产基地。
李超人的生意做得很精致,他不光自己投资建厂,还同时从事其他行业,为他的产业提供支持服务,例如为他的塑胶花厂提供原料和模具开发的香港锦兴实业公司;给塑胶花厂提供设计服务的怡和设计公司(后改名为「怡和街铺」);还有提供物流配送、市场推广、以及印刷服务的其他几家公司都归入「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
这些关联企业,形成了「前店(销售)-后厂(生产)-配套服务」的模式,这种业务结构非常类似今天的“京东模式”! 但是李超人有自己的思考。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出售手中的地产和制造业股票,将获得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项目上。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李超人先后在香港、英国和澳洲购买了港口、电力、电信、水和铁路等大量的基础设施资产。 后来很多人质疑李超人的这一举动,说他卖掉了赚钱的实业去买不赚钱的基础产业。但李超人认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战争和动乱的影子时刻挥之不去,为了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才作出这样的决定。而事实证明李超人的判断是十分精准的——后来的几次金融危机,都让李超人的基础产业获得了巨额的收益。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内地经济的腾飞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爆发,李超人的这些资产又获得了巨大的增值,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有的思维方式和能力——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并且善于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