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鞋城在哪里?
1、站西路 站西大道整个路段都是,从火车站开始一直到西站,整条街全部都是卖鞋子和衣服的,是批发零售兼有的,价格的确便宜. 2、三元里 那里有个外贸鞋城,也很多人在那里拿鞋子,不过感觉档次没有站西好。
3、环市西路 和站西差不多。
4、中山八路 中档的服装和鞋子都有,部分是以批发为主,部分则是零售和批发都有。
5、新塘 新塘镇中学那边有很多小型的服装厂,很多都供应网店和线上平台。
6、沙河 大都市后面那个巷子里,就是以前沙河大街的尽头,现在叫沙河新天地。以前是做服装批发的,现在也有一些品牌店。 在广州做零售的话,建议去上述那些大点的市场,质量和服务都会比小商贩有保障点;如果做批发,可以去一下新塘和沙河。
广州是中国著名的外贸港口,所以广州的皮鞋行业特别兴旺,皮鞋的产量.销售量,出口量一直居全国前列,因此在广州产生了著名的鞋子市场,有中国“鞋城”之称。中国第一大鞋城在广州站的东方宾馆旁。中国第二大鞋城在广州火车站旁(站西路)中国第三大鞋城在广州西门口(中山五路)。此外,还有位于较场西边的广州皮具市场、位于高第街和文昌南路之间的环市皮具广场等皮鞋集散地。上述之处除了生产销售皮鞋外,还有童鞋、胶鞋、运动鞋、布鞋、婚纱鞋及各种皮具、箱包、皮料销售。
广州皮鞋业在清朝初年有20多间手工作坊,工人约200多人。民国后期有皮鞋店300多间,工人20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皮鞋生产逐年发展。50年代初期,广州有私营皮鞋厂300多家,1954--1955年,经过逐步调整合并,皮鞋业改组公私合营的皮鞋厂54家,有职工3250人。1966--1972年,广州皮鞋生产逐年下降,皮鞋厂减至30家。1973年后,随着广州市皮革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至1989年,皮鞋制厂已有70家,年产皮鞋729万双,比上年下降8.5%,占广东省皮鞋产量的48.5%,从业人员12430人。1990年,广州市皮鞋厂增至115家,年产皮鞋821万双,比上年增长12%,从业人员增到16500人。1991年,广州市皮鞋产量首破1000万双大关,达1007万双,比1990年增长22.5%,从业人员19400人。90年代,广州皮鞋业兴旺发达,工艺精良,款式新颖,色彩艳丽的“英雄”、“太平洋”、“宝生园”、“南越王”、“新港湾”、“广天红”、“大利来”、“羊城”、“美利达”、“凯歌”、“健力”、“海珠”、“汇美”、“爱玛斯”、“高雅”、“乐美蒂”、“海伦·凯勒”、“威雅利”、“美美”、“新丽”、“海龙”、“雅琪”、“海怡”、“珠江”、“爱华”、“美雅”、“南方”、“凯西”、“南方花城”、“东宝”、“美特尔”、“宝丽”、“宝顺”、“红鹰”、“天骄”、“天马”、“中大”、“三鸟牌”、“红棉牌”、“新港湾”、“英雄皮革”等皮鞋品牌,名扬省港澳和国内的各个大中城市及全国各省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