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开招标有何猫腻?
现在招投标行业里,除了供应商主动寻求私下交易以外,出现腐败现象的主要是投标人。 原因嘛也很容易理解:
1、投标报价:很多项目都是采用低价中标的原则进行选型,但是低价并非指最低的投标价,而是通过计算得出最接近投标总价的数值。这里就有可操作的空间了,如果投标人知道业主的心理预算价格,事先降低标书中的个别分项报价(不降低总体报价)达到接近心理预期价格的效果,中标后双方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能完成交易,何乐而不为。
2、评标办法:目前建筑行业的招标普遍采用的综合评分法,具体各项评分标准的主观性差异很大,不同评委给定的标准也不一样,这就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性。比如甲方代表要求评委在打分的时候,对某家投标单位酌情加分或者减分,或者规定必须打多少分,不打多少分的否决等等。这种作法的后果就是使一些投标文件本来应该中标的却无缘落标,而投标价更高的反而得标。其中奥妙,只有甲方和乙方心知肚明!
3、评标过程:有些评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也是让人生疑:比如某个投标文件虽然报价最高,但却明显优于其他投标文件,本应当否决其投标,但招标人或评委可能出于某种考虑会网开一面;又或者是评标委员会在评审时将某些投标文件挑出若干条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瑕疵,责令投标人当场作出澄清或补充,此时如果投标人能将质疑的问题轻松化解,那之前被否决的投标文件马上就可以转身为优胜标。如此一折腾,时间浪费不少,费用更是翻了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