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的城市有哪些?

赵立民赵立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城市和州府,大多数的取名来源就是当地的水系。 例如武汉,是因为附近有水泽,因此得名“武汉”;苏州则是因吴中的水泽之畔而得名。 而像成都、西安这样的名城,则是因为位于某条河流的中下游而得名,说明在秦统一中国乃至战国初期这一地区就已经有了较大的聚落。 所以通过考察城市的起源,就可以知道这个城市的五行属性。 现在我们考察城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地名溯源,这种方法适合于历史延续至今的城市,我们可以找到这座城市最初的名字是什么,然后再进行推导;而另一种方法是建立在地名变迁的基础之上,主要目的是寻址,也就是找一找古代某座城市或者某一州的治所所在。

现在我们要知道一座城的五行属性,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这座城起源于何时,以秦朝为例,从统一六国到西汉末年,这一时期的年代顺序还是比较好确定的。

第二步,确定这座城的名字或别称,以秦代为例,有邑、城、亭等称呼,这些名称变化反映出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详见《秦始皇本纪》及注)

第三步,查字典,认五行。 秦代共有40多个城镇,分为畿内14县和外地28县,每县都有自己的专属名字,这种命名方式延续了西周以来的传统。根据五行的性质,我们把金木水火土分成五大类,每一类选择一个代表颜色,用红色标记出五行属火的县城,用黄色标记出土行的县城,用水系的县城涂蓝,以此类推。按照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把秦代的36个县级行政单位分成5组,每组反映一种五行属性。 如果要追溯得更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段时期很多地区的记载就比较模糊了,需要结合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甚至民间传说来进行推导。所以这个时候的五行与今人理解的五行可能不完全一致。 总之这是一种比较娱乐化的历史研究方式,既不需要正襟危坐地搞考古,也不需要字字句句引经据典,只需要对历史有一些基本的感知,就可以玩下来。如果玩的过程中发现有疑问,再去查找文献资料也无妨。

推荐使用百度地图的古地名功能来查找城市演变过程。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试试将其他朝代的其他城市添加进来,看能否总结出某地区某种五行属性的城市的分布规律。如果能发现某种规律的话,那就说明这一地区的城建是符合“天人感应”这一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如果找不到规律,那么就需要重新思考这座城市(区)或者该地区(包括该城在内的所有城区)的建城史了。说不定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呢! 我是非常好奇这座城市起源的那只“蛟龙”到底是哪一条河,或者说,这片水域究竟有多大。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带来一点启发。

巫祖炜巫祖炜优质答主

水是构成大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基本元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有流动不止,变化多样的本性,又有为百谷王,有滋养万物,包容万种生物和矿藏的特性。《说文》释:“水,准也”。许慎认为,“水”具有水平、标准、法度等象征意义。

属“水”的城市,一般多指地名发音与“水”的汉语拼音(ShaO)谐音或意义相关的城市,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地名中本有“水”字的,这类城市最多,而且命名时地名中就有“水”字,如广东英德、湖南浏阳、江苏丹阳……举不胜举;

二、地名发音与“水”相关,或意思相近的,这类如山东的潍水,“潍”字,音“Wei”,古汉语中就有“流动”之意;湖北的沮水、漳水,“沮”字,在古汉语中有“水名”的意思,也指“水盛溢、水停聚”之意;四川有渠县、遂宁,湖北的襄阳、钟祥,“渠、遂、襄、祥”在古汉语中均有“水”、“河”以及流淌之意。再如,安徽的怀宁、河北的永年、浙江的嘉善、四川的泸县、乐山、江苏的宜兴……发音也与“水”相关。

三、地名含有江河、湖泊名称的,这类在大江南北也有许多,如:黑龙江的松花江,湖北的沮漳河、洪湖、洞庭湖,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澧水、鄱阳湖,山东的黄河、微山湖,河南的黄河、淮河,江苏的洪泽湖、太湖、秦淮河,安徽的巢湖、淮河、长江,福建的九龙江、晋江,辽宁的鸭绿江、浑河、太子河,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