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的短板如何补?
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上的问题 即对竞争的认识、对未来趋势的认识。 如果还是抱着工业3.0的思维,想着靠增加产能和价格来争夺市场的话,那确实应该加强产能建设了;但如果已经意识到未来竞争主要是环保和节能方面(虽然目前还没到零碳时代),那么就应该调整战略了。因为产能一旦出来就是饱和的,难以再缩回来重新投入,而节能环保方面是可以持续投入并不断取得成果的。 所以,应该把目光投向如何节能减排上。在这方面,国内许多企业已经有很多实践,比如熟料窑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烘干机的废气回收等,都可以大大提高余热利用率。
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熟料生产环节的节能改造,包括回转窑的热能系统和物料系统两个部分。 目前很多企业都有余热发电项目,但往往因为项目单一,只能满足自身的用电需求,对外卖不了电。如果能将热能系统和物料系统相结合,实现全厂能源自循环,那就达到了节能的目的,甚至还能向外供汽或热水。
另一方面是水泥粉磨环节的节能降耗。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的能耗一直是各家企业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混合材的掺配来降低水泥的燃料消耗,或者通过采用新型辅料替代煤炭以降低能耗。
另外,在熟料生产过程中,CO2 的排放量是最大的。如果能在工艺技术上减少碳排放,那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能够降低 CO2 排放的技术主要在于燃料的选择,比如改用煤气化技术,使用含碳量低的燃料。优化操作模式,合理控制参数,也能起到一定的减碳效果。
当然,在低碳排放的道路上,技术永远都在更新。比如最近很热的碳捕捉技术,如果后期能够实现成本的下降,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管理学中的木桶定律说,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水平越来越接近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在长板上,而是在短板上。谁能把短板变长,谁就能赢得更多的机遇。因此,善用木桶原理,补足短板极为重要。水泥企业的短板有哪些,又该如何补呢?
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品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核心价值,产品定位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目前,整个水泥行业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产品差别越来越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产品的竞争是价格战,利润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企业的产品战略,应突出技术、质量、服务等全方位的综合优势。技术方面应持续跟踪学习先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质量方面应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不断向高标号水泥方向靠拢,在市场上形成口碑,使客户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其产品;服务方面应由单纯的供应商转变为服务商,为客户配套提供增值服务,使客户产生品牌依赖性。产品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差异化,从而提升品牌溢价。
营销渠道单一
渠道是产品的搬运工,是连接客户和企业的桥梁。目前,大多数水泥企业营销渠道单一,都是在自己划定的区域内“坐商”,等着客户找上门来购买,缺乏“行商”渠道。且目前客户的购买习惯和渠道都在向互联网转移,利用电商平台开拓全国市场将是未来水泥企业的渠道方向。
构建有效的渠道体系,一是要建立专业的行销渠道,走出区域限制,到重点工程、外埠市场、大客户去推介自己的产品;二是要重视互联网渠道的构建,实现网上招标采购和网下渠道对接,既节省了采购成本,又加快了市场开发速度。渠道建设的核心是“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以“客户关系”为抓手,将客户纳入企业营销渠道体系,才能使渠道实现利益最大化。
财务资金紧张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血液,没有资金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一些中小水泥企业规模小,资金回流慢、融资能力差,造成现金流不足,进而影响正常经营和企业发展,如不妥善解决,最终将导致企业“休克”。要善于利用杠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政策,用有限资金撬动无限资源,让钱生钱。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开源节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向管理要效益、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