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天干地支五行?
这个属于生辰八字里的内容了,简单来说就是年月日时四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时空点,每个时间点和空间都有一个对应的五行,总共八个五行。具体分如下: 木,火,土,金,水。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土 庚辛一一一—金 壬癸——水 子午卯酉—————五行俱全
寅申巳亥———五行偏缺
甲乙丙丁—————五行极旺
辰戌丑未—————五行衰弱
比如今天是2018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初三,上午十一点五十(11:50),查询五行: 年柱为戊戌,纳音土,土属性很旺; 月柱为己未,当月节气大暑至立秋之间的节气时间为7月7日,故用7减去7得“0”,因此月支属“水”; 日柱为辛未,当天干支五行“金”“土”“木”排列整齐,无“水”; 时柱为戊午时,时支“火”克日干“金”,且火土两重,故而补充“金水”五行。
综合以上分析,今天出生的人八字五行有 “土”“火”“金”,缺少“水”和“木”。 大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这五行组成的。所以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也由这五行组成,称之为“五脏”,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
人体脏腑与五行的关系非常密切,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可以用五行来概括,病理变化也可以由五脏的病变导致。临床上很多症状可以用五行来解释。 在西医尚未传入我国之前,古人就是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起因并制定治疗方案的。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完整的,也是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因而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与现代医学讲究细胞分子结构完全不一样,是另一套理论体系,但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古人用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相互搭配,帯入记序标号的事物。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个组,叫做一甲子。中国从夏代开始就以天干地支来记日,周代开始把天干地支用于表示年份。
在中国早期的术数推演里面,天干地支是计算命运、运程的重要基准之一。
天干有十大神煞,分别是:天魁、天罡、传马、天乙、六合、三合、帝旺、绝命、五鬼、祸害。地支有十二个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有十二个藏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丁壬、丙辛、庚癸、戊丁、甲己、乙庚、丙辛。有十二个中气,分别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雪。十二个旺神,分别是:亥猪旺、戌狗旺、申猴旺、酉鸡旺、未羊旺、午马旺、巳蛇旺、辰龙旺、卯兔旺、寅虎旺、丑牛旺、子鼠旺。十二建神,分别是:亥斗魁、戌斗柄、酉西、申上、未西、午南、巳东、辰北、卯东、寅北、丑东、子坎。十二太岁,分别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在风水学中,天干地支五行除了有上面的这些物事,我们还得将它分为阳干阳支和阴干阴支。那么阴阳怎么看?在天干里面有三合,分别是:甲亥合木,丙戌合火,戊申合土。三合以支来取象,那么,甲亥为木局,亥为戊癸土,甲为乙木透出,丙戌为火局,戌为己庚金,丙为丁火透出。戊申为土局,申为乙庚金,戊为己土透出。这里阳干阴支组合,阳干为表,阴支为里,取阳干的特性为表象,以阴支的特性为本相,所以,在五行学说里面,甲有“癸”的特性,丙有“戌”的特性,戊有“申”的特性,余此类推。
同样的道理,阴干阳支组合,阴干为表,阳支为里,取阴干的特性为表象,以阳支的特性为本相。己有“辰”的特性,辛有“未”的特性,癸有“酉”的特性。从上面来看,阳干阴支组合,取阳干的特性,阳支的特性,同理,阴干阳支组合,取阴干的特性,阴支的特性,即阳干和阳支同性,阴干和阴支同性。
阳干和阳支为太阳用事,为表象,为外露,为大势。阴干和阴支为太阴用事,为本相,为内敛,为内蕴。五行里面还加入了阳水壬子、阴水癸亥、阳火丁午、阴火丙午、阳金庚申、阴金辛酉、阳木乙卯、阴木甲寅和戊土戊午、己土己未,其中的癸、丙和辛在支支里面没有出现,所以没有阴水癸亥、阴火丙午、阴金辛酉。戊为中宫之土,戊午代表戊土。己为六合之土,己未代表己土。
我们之所以要把五行分为阴阳,主要是根据河图、洛书而来。在河图里面,一、三、五属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属偶数,为阴数。奇数为表象数,奇数为外在的数,阳数为大形势;偶数为本相数,偶数为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