肜字的五行属什么?

蒙烜栖蒙烜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肜这个字很特别,因为它的读音和字形经常被人打错。 正确读法是[róng],不读[shóng]、[sǒng]或[yóng]。 这个字的意思是指“日”或“太阳”。 《说文解字》中说:“肜,日复一也。从日在申。”也就是说,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如此反复循环。所以用“肜”来指代“日”或“太阳”。

这个字在今天的汉语中主要用来组成复合词,如“翌曰(明天)”“今夕何夕(今天是什么日子)”等。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肜”是一个单独的字,可以表示“日”或者“太阳”。例如: “昭昭有唐,兴彼羽彤;日月其除,时若不彰。”——《诗经·唐风·鸨羽》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经·卫风·伯兮》” “杲杲日出,犹弗我顾。——《诗经·邶风·谷风》” 在先秦典籍中还有一些以“肜”作动词的用法,现在已经不用了。这些动词大致意思是“祭祀”或是“祭神”。

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那些人物逐渐被神化。在这些神化的故事里,很多时候需要这些人做主角。他们既要充当历史的创造者,又需要扮演拯救人类的英雄。在这个“造神运动”的过程中,许多神灵和传说都出现了。其中就包括了商代的国君契。根据记载,契的父亲是舜,母亲是简狄。有一年,简狄去吃郊野的宴会,回来的时候生了契。

这种异食而孕的事情当然属于无稽之谈。可是后来人们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在这部传记小说中有两句话——“不食,酒醴(lǐ)而熟”,意思是说,简狄不吃粮食只吃美酒,居然怀孕了。这就把问题的根源归结到了食物上。既然知道原因,那就好办了。于是人们就用“食之”来指代“生育”。

这样,“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中的“食”就可以理解为“生育”了。进而就可以组成新词“声色犬马”。这意思就不言自明了。 用“声”来代表“音乐”,用“色”来代表“女色”,用“马”来代表“骑马”,都用的是本义。唯独这个“食”,用得却是借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