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国如何经营?
首先,星巴克的定位就决定了其客户群体,高档休闲咖啡。而国内的高档咖啡店并不是很多,上到一定收入的人群对咖啡的需求是追求品质及氛围的。同时,星巴克也做了一定的营销,例如与IP的联名,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深。
其次,星巴克的咖啡质量是有保证的,与其全球统一的原材料采购渠道、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确保每一家分店能够提供优质的咖啡。至于星冰乐等饮料,虽然味道一般但夏日饮用的确清凉解暑。
再有,星巴克在国内的店面布局和装修设计非常考究,既符合其高端品牌的定位又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尤其适合喜欢咖啡但又不太了解咖啡的消费者,可以让他们在品尝咖啡的同时更能了解到关于咖啡的知识。 当然,星巴克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门店数量不够,服务欠佳(这一点可能受到美国影响)等等,但这些问题都不致命。最重要的是,星巴克目前并没有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因此发展得还算平稳。
不过,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星巴克的杯子颜值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贵。以我为例,以前买个中杯拿铁也就20元出头,可现在要买同规格的意式浓缩,却要花30多元。如果经常去星巴克,且每次点杯咖啡买一个杯子的话,算下来开销还是蛮大的。希望星爸爸能继续保持优质的产品,同时稳住价格。
星巴克之所以在中国会发展如此之快,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本土化的经营。在如今这个地球村的年代,全球化的浪潮使各国的文化发生了激烈地碰撞与不断融合,因此,一家企业在走出国门,进入其他文化市场的情况下,想要生存,想要发展,首要问题便是本土化。本土化使企业在所进入地国家文化之中站稳了脚根,从而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企业文化。
而对于星巴克公司来说,为了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其本土化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产品本土化。
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对于产品的本土化也是下足了功夫,不断推出适合中国人味蕾的产品,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茶的创新中。例如在大陆地区推出特有产品冰糖雪梨、凉茶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在节日活动方面,利用中国民俗“龙抬头”时机推出特色产品“御龙头”奶茶,与中国传统节气结缘。
二、定价本土化。
针对中国市场人们消费水平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情况,星巴克对自身企业产品的定价并没有照搬国外价格,而是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本土化定价,采取了阶梯定价方法,例如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相比,价格就相差了2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为了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在中国星巴克没有采用传统的“9”定价,而是采取了进位定价法,而这种价格策略在国内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三、店铺本土化和装修本土化。
星巴克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提出要在中国开2000多家分店,这个数量是惊人的。如何能够在众多城市迅速立足?本土化装修策略使他们抓住了中国人的心。在中国大陆市场,星巴克在一些大城市的门店装修上大胆地运用了木制结构,突出中式风格,甚至一些条件成熟的分店,还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形式或庙宇式的建筑风格。同时,在店内的背景音乐选择上,星巴克特意选择了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的乐曲等,来渲染、烘托充满中国味的环境。
四、传播本土化和员工本土化。
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非常重视传播的本土化。其在中国的市场推广部,几乎全部采用本土员工。他们对本土文化、语言以及人们的接受心理理解比较透彻。这一点,使得星巴克的广告宣传、人员推广等传播方式富有本土气息。同时,星巴克在中国的业务员几乎全部采用本地人,这使得其服务方式和态度更加符合本地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