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适合补钙?
首先,给宝宝补充的钙剂最好是医生开的,而不是自己购买的。因为医生根据宝宝的体重、身高、发育情况以及有无疾病等会开出合理的剂量和剂型,并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根据监测的数据来调整用药量;而一般的补钙产品很难把握剂量(尤其是冲剂的钙),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了。含钙丰富的食物要多吃,比如芝麻酱、豆腐、海带、虾皮、紫菜等。如果妈妈发现自己的腿抽筋,或者出现夜磨牙、失眠等情况时,就表明母亲钙不足了,需要及时补进来。 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在2个月大之后就可以开始补钙了。选择钙剂时也要注意,如果是液体钙,要注意浓度,每天1-2次,每次半瓶;若是颗粒钙,则需要将一粒碾碎后和水喂食。
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还要注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美国儿科学会和我国卫生组织都建议,宝宝从出生后2周就可以每日口服维生素D,一直服用到2岁。 如果担心宝宝缺钙,可以在4月龄时先给宝宝检查一下骨密度,如果检查结果缺钙明显,再补充也不迟。
新生儿体内钙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在出生后头120天里,新生儿体内的钙供给骨骼生长的速度要高于以前,钙的需要量增加,同时对钙的吸收率在出生后数周内可高达60%。因此正常足月的健康宝宝从出生到5个月,如果每天母乳或者其他乳类喂养达到600-800毫升以上,其中的钙供给完全可以满足人体需要,家长无需额外再补钙。早产儿、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选择合格的配方奶喂养,其中配方奶中都按照母乳模式加入了钙和其他营养物质,也不需要再额外补钙。当5个月以后,如果从乳类中得到的钙摄入达不到需要,这时应该考虑补钙了。
有的家长说给小宝宝补了钙、维生素D,可为什么孩子血钙还是不正常呢?在我们门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孩子:5个月后甚至更小的婴儿血钙偏低,医生会建议适当补钙、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家长听到医生的建议后,按医生交代的剂量买了钙粉和维生素D给孩子服用。服用1-2个月复查血钙时,医生仍然告诉:血钙偏低!有的家长会有些怀疑医生的治疗,但事实上可能是给孩子补钙元素不足造成的。
在医院中检查到的血钙是血浆中游离的钙浓度,它在血中的含量极其微小。如果按宝宝体重为7.5千克计算,血浆中钙元素的总量只有8.5毫克,这种极低水平的血钙,受到任何钙的补充或转移的影响都会很敏感地发生改变。所以当血钙结果出来不正常时,医生会同时交待家长给孩子补充一定剂量的钙和维生素D,如果家长未能严格按要求补充,那么1-2个月后复查血钙仍然会偏低,其实孩子的血钙已经有了明显好转,而变化可能在血常规中观察不很敏感,所以有时医生会让宝宝继续补一段时间后再复查。另一方面,血钙偏低多见于佝偻病早期或有其他代谢异常疾病,医生可能会进一步查骨骼的X线片和代谢功能评估,如果确实有异常,则治疗时间会相对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