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五行指什么?
“五行”,是古人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五种元素,它们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彼此影响,相互制约。 所以人们常常用“五行”来描述世间万物的性质和它们的关系。比如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靛、紫,可以配属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季也可以配五行:春木夏火秋金冬水; 甚至人的身体器官也能配五行: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而中医理论中,把五行的相生相克运用到人体上,认为人体内具有五行,五脏(心包、肝、脾、肺、肾)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而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则对应五行中的生克关系。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你的五行如果失衡了,就是生病了。需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那为什么一定要保持五行的平衡呢? 因为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而这每一个部分又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又是由分子构成的...这样一级级地细分下去,最终会发现,无论人体还是自然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 也就是说,人和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的。 古人在观天探地之中总结出五行学说,而在现代科学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按五行排列的。
1869年,门捷列夫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他把当时已经发现的各类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排序,结果发现,元素的原子量越大,它的属性越不活泼,在周期表的位置也相对靠左;反之,原子量越小,元素的属性就越活泼,那么它在周期表的位置也就相对靠右。 不过这里要提一下,现在最新版的元素周期表已经不是按五行划分的了,因为元素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了五行的范围。但是中医学用的是古代观念下的五行,而不是现在的五行。这也是现代与古代的区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