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字的五行?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甘誓》:“予(舜)昭假于五德,钦哉!”孔安国注:“天地之阳,太阳之精为火;阴为水;天为金;地为土;木,东方生者也。”后世又衍生出多种说法。如汉代的五行说认为:太阴阳和,化生万物,故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生活滋大”(《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汉代的五德终始说则强调五行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五德之次,从所不胜,乘其所胜,而天下治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唐代李贤等注疏《孝经》时引用过一种晋朝人的说法,他们认为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一个代表圣人,如圣人之土,谓之黄帝轩辕氏;圣人之帝,叫尧;圣人之王,是禹;圣人之春,是周文王;圣人之夏,是周武王;圣人之秋,是周成王。他们还说:“五德之运,各有所属,不可相干。”(《孝经·天子章》李贤注释引晋人赵岐话)这实际上反映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宋代罗泌《路史·发挥》中则进一步指出:“木,厥色苍青,厥形直伸,其味酸辛,厥性温柔而好动,厥声呼吁,厥神厥秀。是故天地之功用惟此五者。”他还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纳入了五行之中:“风云雷雨、霜雪雾露、日月星辰、山陵川谷,皆五行之用。故虽至无而有,虽广漠辽远而不能穷也,有象而已矣。”(以上两段均见《路史·卷八·释木》)
明代学者宋应星在总结前人学说基础上写出了长篇论文《诸潮》,其中对五行的含义做了如此解析:“土居中,故方以士名;四行之土,不流不泄,明不过差,是为正。”“木生于土……枝叶条达。”“金从土生……体坚刚利。”“火自土出……势炎上腾。”“水从土降……汇百川入大海。”他还引用道家之言解释五行相生之说:“五气朝元,本始于土。”(以上均见《天工开物·诸潮》) 这些解说都是可圈可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