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行归类的原理?
关于汉字的五行归类,历代学者都有过论述。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黄帝之史仓颉,观鸟兽足迹,知分理之相别异,而造作书契” 清代儒者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叙》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始做符号,以代结绳之政……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尽在其中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文解字注》中也说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本于象形,象形之文,无非示人以形状者也;其状不同,因其所象之物性质本有阴阳刚柔之不同耳。” 他们都认为文字的起源跟自然界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的形状,而它的形状则取决于它所表示的事物特征。
古人根据“以形致意”的原理,将文字归纳为五大类,即所谓“五方之帝”。 东为青,西为白,南为赤,北为黑,中央为黄。 分别用颜色来表示: 凡文字左边高、右边低的,都归于东方七干十二支之中,“其色为青” 凡是字形左边低、右边高的,归于西方七千一百二十支内,“其色白” 凡是上边为左右的,归于南方火行,“其色赤” 凡是字形下边为左右的,归于北方水行,“其色黑” 中间四行,既非左高右低,又非左低右高,而是上下对称的字形,“其色黄” 这种归类方法看起来有点玄乎,但是古人就是这样来给文字归类并赋予每种文字五行的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