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和五行什么最好?
五行金木水火土,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关系模型。 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而这个相互关系呢,其实是有规律的。 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规律抽象化,于是就用八卦来表示。 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 这八个字是八对矛盾关系,也是八个属性方向——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当我们在表达某个事物时,用哪个字去形容它,就是它的“形”;而这个字的属性又是怎样,就决定了其本质,也就是所谓的“神”。 所以你看《易经》,最基础的就是两个字,一个象,一个数。
接下来我们用《易经》的符号系统解释一下五行的概念。 金,属于西方,在八卦中对应兑卦,属阴;金属有收敛的特性,所以也属阴;水的属性又是克火的,而火又代表夏天,所以金可以克制夏天的火。 这就是金的意思了。 同理,其他四行都是如此得来。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五行会分成五类阴阳属性的东西,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每个词的含义都可以从《易经》中找到,那么为什么古人不用《易经》里的术语,而要发明出这些毫无意义而且难以理解的五行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古代,人们认识世界主要靠两种工具,一个是经验,另一个就是《易经》所代表的数理逻辑。 比如中医,就是通过无数代人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发现了很多事物的变化和人体的变化是类似的,进而总结出的经验理论。但是中医也有他的理论依据,那就是《易经》中的八卦。 如果用《易经》的知识体系去思考中医的话,就可以知道其中的一些原理了。如果用一个现代的理论来说明的话,那就相当于是概率论+统计学+数学。
所以说呀,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不懂这个原理而已嘛~ 现在好了,知道了这其中的奥秘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易经》的逻辑来建立我们的知识体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