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支撑位怎么看?
1、K线图是判断股价涨跌的依据,也是判断支撑线和压力线的依据之一。 当股价上涨到某个价位区间后遇到阻力开始下跌调整,在下跌途中股价先后遇到多个支撑点而反弹回升,这些支撑点位一般就位于前期次级下降通道的下轨或次级反转向上的拐点处,在这些位置股价受到较强的支撑而出现反弹行情;当股价再次回调至下一个支撑点位时又会再度止跌反弹——如此反复循环,这些支撑点位便形成重要的强有力支撑线。 如图所示,深发展A经过持续下跌后出现短期小幅反弹,但未能有效突破下跌趋势下轨(图中A点)即出现回落,随后于B点开始进入更深的回调阶段,在C点处遭遇长期上升通道上轨和前一次反弹高点双重阻力开始掉头下行并加速,直到D点才止跌企稳并开始小幅震荡上行,随着E点到F点的反弹行情继续,前期的下降通道下轨开始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使股价不断得到支撑而反弹。之后股价一路上扬直至创出新高,并于G位置遇阻回撤。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该股在下跌过程中各阶段的强支撑位,以及其后形成的反弹波段与之前上升趋势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清晰地总结出一些基本的交易规则和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学习。 在实际投资中我们发现,有些价格波动轨迹较有规律且比较明显的个股在长期涨升或者下跌过程中会形成许多重要支撑点和压力线,并且其具体的位置往往非常接近之前的上升趋势通道的上轨及下轨和之前短期的次级下降通道的下轨及上轨等形态。对于此类个股而言只要掌握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股价未来的走势方向,从而为操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通过技术指标来判断压力位和支撑位。 常用的技术指标主要有MACD、RSI、布林带、均线和KDJ等等,其中以均线最具实用价值。 以日线为例,根据最近5天、10天和20天的收盘价的平均价所连成的三条直线分别称为5日均线(MA5)、10日均线(MA10)和20日均线(MA20),它们对价格具有引申带动作用,因此常常被看作重要的压力位和支撑位予以关注。
3、通过移动平均线判断压力位和支撑线。 根据不同周期平均价格的数值大小将移动平均线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短期移动平均数包括5日和10日平均线,中期移动平均数包括20日和30日平均线,而长期移动平均数则是指120日的平均线甚至是更长周期的平均线,如下图所示: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较短周期的移动平均线作为市场短线运行的方向指标来使用,把较长的移动平均线作为中长期市场运行的指标加以研判,但在实战应用当中由于某些原因会导致较长平均线的数值与实际运行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市场行情变化过程,这时就需要适当参考短期移动平均线来进行综合判断。从下图不难看出,当前股价处于年线附近徘徊并且已经多次触及20日均线,这说明这个区域可能构成强阻力区同时也可能是短期底部区域的一种表现,如果后市能成功向上突破的话就意味着未来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所以目前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这一区域的变化情况并积极做好相应准备!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在实际买卖股票时一定要结合大盘整体走势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最准确的交易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