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学生心得?
在当今时代,人们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变为现代的多媒体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往往大多数学生只会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没有真正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经验,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如何让孩子们从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在获取的知识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养成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孩子们的课程建设中,就要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活动课,并尽可能地丰富此类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真切感悟、去深刻思索,并争取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留出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然,这样一些活动,不应该是一种单纯的分散的活动,而应该是体系化的、系列化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但要有观察、探究、思考等纯粹理智的活动,而且还有展示才华、交流情感、锤炼语言等展示性、实践性的活动。
但不管什么形式的活动,都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什么、怎么思考、达到什么程度,乃至通过独立思索,最后得出什么结论,甚至在结果上有些什么创新,都不必苛求和完善。因为独立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培养能力的方式和方法。关于这一点,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小学生,他们完全可以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具体情境中,或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四肢等感官去了解、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当然,教师要在学生活动之前,对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他们在所观察的周围世界中,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或发现自己所不了解的,或对自己所理解的事物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帮助学生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善于从大量的诸如与自然、与社会有关的事实材料中,找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把教材内许多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课程变得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不断去思考。例如:在教完《大自然的秘密》之后,我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从大自然的种种秘密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大自然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秘密?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并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的价值,同时还能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并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
当然,这样的活动,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实际,选择的材料要容易,活动的层次不要太高,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困惑或挫败感,甚至起不到锻炼和能力发展的作用。但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不要让学生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应该在经历这些活动之后,从活动中有所获,并进而使自己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这才是我们活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