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属什么生肖?
“军属”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和强烈尊称的词汇,一般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军人家庭的照顾主要着眼于“军属”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优待政策上侧重解决“后路”“后院”“后代”的问题。国家通过立法明确军人家属的优抚内容,保障军人家庭获得的各项待遇。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群—— “革命英烈的亲人” 他们因英雄的血染红了自己胸前的勋章,用一生都在为英雄的荣光守寡;他们是“革命英烈的亲人”,却并非人们印象中那些含辛茹苦、孤独终老的悲惨场景。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凉亭村,曾先后两次被授予“国家级烈士陵园”称号的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内,一座座烈士墓整洁干净,周围环境静谧肃穆。23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傲然挺立,碑身正面刻着“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每位烈士的姓名、出生日期与逝世日期。
在这里,有1004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记者仔细辨认这1004个名字,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些名字几乎都来自《诗经》,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上天之命,何等庄严!永恒无尽。”又如“瞻彼日月,悠悠我思”——“看那太阳月亮,时光飞逝让我好生思念。”再如“匪报莫闻,国史书之”——“你们的荣誉我已经报告,史册上自有记载。”
这些名字背后有着这样的故事——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当时国民党军队重兵驻守在这一带,为了拔除这个钉子,我军先遣队一举攻克凉亭集。然而战斗结束后清点士兵时却发现少了58人,这些战士仿佛从地球上消失了。 这58人的尸体被运往县城,县民政科长看着这些年轻壮实的遗体泪流满面:“这么多年轻的生命啊,怎么向这些烈土的亲人交代呢?”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牺牲的战士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亲人的地址。原来,这是中原解放区发行的一种通行证,用它既可以给部队提供补充,又可以发给烈士的亲人,作为探望的凭证。 靠着这块小牌子和当地组织的帮助,所有烈土的亲人都被接到前线,见上了最后一面。 一位战士的未婚妻因为路途遥远而无法赶到,她满怀悲痛地给部队写了一封信: “我们的爱情是革命的胜利果实,我们的幸福是通过流血牺牲的斗争换来的,我们将永远铭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而她的信中被反复提到的那种水果,正是信阳著名特产——桃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