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过度水土不服?
之前在百度工作,百度总部和分公司之间有很完善的培训体系,会定期请内部或者外部的讲师给员工做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职业素养、技术能力、管理思路等。 印象很深的一次培训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轻的女讲师给大家讲如何“搞定客户”(客户其实也包括合作伙伴),讲课内容精彩幽默,让几个分公司的同事都全神贯注的听着而且深有感触。
培训结束后有人向讲师提问,说如何搞定客户听起来很有意思想学习更多,但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客户提一些过分的要求或者说有些客户就是很难搞,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客户骗了?讲师微微一笑说道“你们觉得客户难缠又爱骗人是因为客户本身素质低吗?”大家齐刷刷的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客户的真正需求啊!” 讲师接着说,任何一个客户他提出来的要求哪怕再苛刻再离谱那是他真实的需求,作为销售人员你要做的并不是反驳他的无理要求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满足他的这些需求,一个懂得客户需求的销售永远不需要担心没有客户。
那次培训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以后在面对“刁钻”的客户时不再那么“无所适从”了。 所以企业水土不服的时候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也许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呢?
企业高层要从心理上做好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做好自身管理方式的调整,要善于积极主动、尊重当地文化、学习当地经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当地团队。以海尔印尼公司为例,海尔集团作为跨国集团,从集团层面进行的调整措施主要包括:在管理团队上,采取本土和外来文化的人员相搭配的方式,发挥“和而不同”的管理力量;在制度层面,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需要,从员工关怀出发,制定一系列制度,比如,印尼有“送老人回家”这一传统,印尼海尔为此专门规定,若家里有老人九十岁以上,可以随时申请回家,无需请相关假期。
其次,通过采取培训和辅导的员工发展方案,将本土团队快速打造成具有跨国集团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从而实现本土员工“由小变大”、“由内到外”的管理思维转化。例如,印尼公司采取管理培训生制度,从学校吸收最优质的生源进入印尼海尔,再由本土经理人、总部外派经理人进行轮岗培训和辅导,从而促进本土团队的国际化。
最后,通过实施本地化战略,提升外来管理者和本土员工的融合度,增强全体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向心力。例如,印尼公司实施的本地化战略包括人员招聘本地化、供应商本地化、消费者本地化等,从而提升了本土团队的参与度和管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