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属于五行中的哪个?

岩怡珊岩怡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摆明一下观点,隋朝不是火德王朝! 有些人认为,既然李唐是火德王朝,那么隋朝必然是火德王朝了;有些甚至搬出《隋书·五行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

1、隋书·五行志》中记载的隋朝五德归宿并不是火德王朝。书中原文“开皇十四年正月,有星孛于紫微垣,色白而大,光烛地。自房至北斗皆有痕,历太微、天市,及北斗而复散。” 这段记载的意思就是,隋文帝时期出现彗星入太微宫的天象(这个宫是古代占星学家虚构的),按照古代的占星学解释,这是帝车动摇、皇帝地位不稳的象征。

随后又出现了“帝星不明,阴盛阳微”的天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星聚奎”或“五星聚斗”的天象。《周礼·大宗伯》云:“以昭事上帝,保厥民,寿考日月,莫其克昌。”“五星聚奎”即是“克昌”的重要标志之一。 隋朝的五德归宿就在这两段记录之中:“帝星明灭不定,朝野不安。二月,诏求天下隐逸,以安时序。三月,京师雨粟。”

这里说的很明白了:第一,由于“帝星不明”,所以隋朝的统治者必须寻求贤德的人来辅佐自己,否则国家就危险了(这也是古代帝王寻求隐士的原因所在,实际上也是他们能够广纳贤才的原因之一);第二,天降粟米,这是王者之瑞。也就是说隋朝的统治虽然不稳定,但是天命仍在。

2、唐朝人杜佑在《通典》中解释了隋朝的德运归属问题,该书的德运部分以隋朝为例说明了土德的意思: “隋受命之初,上计会稽之竹,以为符应。既立国都,又于洛水傍得玉玺,文曰‘受命土德’,其色赤。” 其实这就是说,隋朝得到土德的征兆有两个:一个是土色的玉玺,另一个是在洛水北岸发现的刻着“受命土德”的符节。

3、李唐是火德王朝,与隋朝无关。 有些人认为,既然李唐是火德的王朝,那么隋朝肯定是火德的王朝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隋唐的祖先姓李氏的都是木德,只有唐朝的祖先姓李的是火德。而且从李渊建立唐朝开始,就有“唐承隋统,水德继火德”的说法了。

巫祖炜巫祖炜优质答主

从汉代董仲舒开始,五行相生相克说开始成为官方哲学思想。因此魏、蜀、吴都把这五行学说运用到国家的各个方面,为自己称帝服务。例如吴国就按照汉朝属火,火盛者水克之的理论,定国运为属水。“吴为木行”、“蜀为金德”。

那么,三国归晋后,晋朝又是什么德呢?魏晋学者阮籍写了一本《通魏世赋》,提出“晋本于魏,魏为土德,晋又为土德。” 由此,直到西晋亡国,其国都一直沿用魏都洛阳。而后来司马家族在南方复国时,也沿袭了土德,定都在和洛阳五行属性相同的建业(今南京),这就是为什么东晋不在长安复国的原因。

南北朝时,南朝宋承接晋朝,仍然为土德。而南朝齐取周易“乾天一、坤地二”之说,定国运为地二之德。南朝梁沿袭了齐朝的“地二之德”,南朝陈则以晋朝为土德,梁、齐皆承其统,三朝传易,土数已尽,而“土数五,五生数也,五生二,二为地之成数。土数既极而生地,故我为地德也”。所以也是“地德”。

北朝的北魏为了证明自己的国运比刘裕的宋朝更为高远,定北魏为水德。西魏承东魏而来,所以其德为金。北齐为了彰显自己和南齐的正统性,所以也为地德。而后来北周取代西魏,也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说,克金者为火,北周为火德。

北周北齐都灭亡后,杨坚受禅自立为帝,建立隋朝,按五行,火之后是土,所以隋朝为土德,都城建在长安。李渊灭隋建立唐朝时,按五行,土之后应为金德,但是按照孔颖达的解释,“土兼五材,以成富健,故可以王”,即土行是五行之极,五行以土为归宿,所以唐朝仍沿袭隋朝的土德,定都长安。李世民上台后,在命门下省编纂《五福保洪图谶经》,以证明唐是土德,是应天受命而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