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和中国有什么联系?
说到击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项运动是什么,甚至有人将之与武术或者拳击混淆。其实,击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欧洲传统体育项目。 早在公元前600多年,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了击剑(希腊语中“Kheiropistê”的意思就是“用短剑进行游戏”)的运动,当时男子组比赛使用的是没有开刃的青铜短剑,女子组使用的则是塑料做的仿真短剑;罗马帝国时期,贵族阶层普遍热衷击剑运动,但那时比赛的武器已经升级成了锋利的钢剑。
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和分裂,击剑运动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到了中世纪在欧洲流行起来。1568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伦敦专门设立了击剑俱乐部,并亲任社长。可以说,除了我国以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古时就有过相关的击剑活动记载了。 而我国历史上关于击剑的最早记载见于宋朝,当时被称为“击刺”,是武艺之一,属于“军器”。《宋史·礼志》中有如下描述:“殿司带御器械以枪、刀、弓、棍各二十人,分四行,每行五人,各执旗幡;殿后指挥二,执金鼓;又五人为一行,执红绿小旗十五。”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已经有专门从事击剑运动的队伍了。至于这些人的水平如何,《宋史·卷一百零六·志第一百四十六·兵十三》有提及:“真宗咸平元年,诏自今遇大朝贺,宜令常服侍卫者执旗帜,余皆戎服,分左右队,列而进止。其枪、刀、弓、弩、棍棒等队,各分四行,每行五人,左右相向立定。” 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知道,宋真宗时皇宫里的击剑手已经能够组成一支十人左右的队伍,进行整齐划一的演练了,可见当时的击剑技艺已相当不错。可惜这样的盛况没能持续很久,随着元朝的统治以及中原文化的衰落,击剑运动也逐渐没落。
直到明朝末年,江南地区文人群体开始热捧这种西方来的“绅士运动”,才重新唤起人们对击剑的热情。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北京设立了一所“京师武术教习处”,其中就包括了击剑科目。但是,这个机构后来未能继续运作下去,中国的击剑运动由此停滞不前。
直到清末民初,由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内开设了击剑课程,传授给外籍学生,中国人才再次接触到这项运动。而在民国初年,一些私立中学为了培养文武全才,也都陆续开设击剑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