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滚球?

朴帛彩朴帛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内容,关于滚球的定义,应该是最权威的解释了 滚球(Roller Hockey)又称曲棍球、回力球或地掷球,是一项团队竞技项目。参赛双方各出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两个小门后,用一根类似高尔夫杆的棒子击打一个放在两人中间且缓缓移动的球,球必须经过两扇门且不能落地,以进门的次数决定胜负。

第一,这个游戏非常考验身体素质,尤其对于上肢力量要求非常高,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此课程,能上到这门课的学生本来就很少,能坚持下来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对器材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器材厂商,国外有专门生产滚球器材的公司,但是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国内还没有专业从事此项目的俱乐部或者培训机构; 第三,从规则来看,这个项目对于场地和器械要求很高,一般学校很难达到标准。

现在来谈一下我对这个项目在中国前景的看法,首先大家对于这项运动的认知程度还相当有限,因此短时间内不会在社会层面上产生广泛影响;其次,从政府层面来说,由于奥运项目的限制,这个项目也很难得到支持;最后,由于参与人数极少,商业价值不高,器材厂商也不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推广,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国外少数几个国家对此项运动感兴趣。 我个人认为,要推进一项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最重要的不是看其自身特点,而是看推动者具有怎样的资源和支持手段——当然,一个好的开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NBA在中国),但仅有这个还不够,还要看推动者拥有怎样的资源和支持平台。

以NBA为例,作为一个商业体育联盟,其在中国的成功不仅仅源于比赛的精彩转播,更因为其背后强大的媒体宣传和商业运作,正是基于这些,CBA才得以迅速发展并壮大起来,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篮球联赛之一。 同样,如果某个机构能够借助其本身的影响力,配合足够的宣传平台和推广策划,我相信任何项目都能在中国顺利展开。关键是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否则只能停滞不前。

荀碧琳荀碧琳优质答主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形式和西方的球类运动形式不同。在先秦时期,最流行的球类运动叫做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前身。当时蹴鞠的规则和现代足球相似,有球场、裁判和明确的制胜方式。在后来的朝代中,虽然蹴鞠运动也在不断的发展,但它的规则已经和现代足球拉开差距。

后来,当西方的足球运动传入中国后,蹴鞠这个名称顺理成章的转交给了西方的足球。而之后流行的“踢石球”,为了和足球做区分,才被叫做“踢毽子”。

除了踢毽子之外,中国还有“空竹”等类似的运动。而在西方,最流行的球类运动之一就是保龄球。保龄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前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就有类似于滚木头这种类似的运动形式。而保龄球真正的发源地是德国,在中世纪时,德国士兵为了锻炼自己的精准能力,发明了一种用木头制作的球类运动。

在当时的德国,人称“锤击球”。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锤击球传入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完成了现代化的演变。最后逐渐演变成了保龄球这项运动。因此,从球类运动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来,中西方的球类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巨大的差异。

另外,西方的滚球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龄球运动的简化版。保龄球对场地要求较高,且必须得是硬质地面。

在一些非保龄球场地,人们为了练习保龄球,就制作了一些轻便的球类。而滚球的前身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保龄球的替代品。因此,滚球运动在最初阶段,是不被保龄球运动爱好者所承认的。

随着参与滚球运动的人渐渐增多,滚球运动的规则开始慢慢完善。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类似于地滚球的运动形式。而中国讲究五行八卦,各种事物的存在都需得有据可循。在古代中国,如果一种运动没有形成体系,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所以,缺乏“源头”的滚球运动,没有在中国被推广开来。当然,还有一种说法,称滚球运动其实起源于中国。

在东汉时期,人们的一种类似于滚球的活动叫做“撇步”。这个项目在当时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它对场地要求很低,几乎在哪都能玩。到了宋朝时期,“撇步”这个运动形式还被宋朝的军队用于军事训练。后来“撇步”运动传入了印度地区,又从印度传往欧洲,并在欧洲发展成为滚球运动。

这个说法虽然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和很多西方文化起源存在争议一样,所谓的西方文化在诞生之初也借鉴了不少东方文化的优点。

比如保龄球运动,据记载在古埃及就有类似的运动形式。而滚球运动在中国的“前身”是撇步,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

不论什么运动,只要能给我们带来健康,都是有益处的。如果有机会去国外,可以体验一下滚球运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