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哪个火最好?
古人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归纳到“五行”中来,用他们的金、木、水、火、土来代表五类属性: 金——代表肃杀,坚硬,清冷,收敛; 木——代表生发,条达,舒畅,活跃; 水——代表滋润,向下,流动,复杂; 火——代表炎上,明亮,发散,简单; 土——代表承载,化育,宁静,平淡。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行是相对应的,即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其对应的五行属性,比如心脏属火,那么心火旺就是指心气的亢盛或阴虚阳盛的证候。表现为心烦、失眠、口干、盗汗及口腔溃疡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仅要注意调节自己的五行偏颇,还要注意整体性调养。因为疾病的发生往往是整体的阴阳失衡所致。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说养生的关键是掌握适当的气候条件,保持情绪稳定,协调机体阴阳平衡。
炉中火,炉中火其实就是炭火,这种火在农村用的比较多,烧水做饭都可以。但是大家也懂,生这种火很麻烦。需要有引火,比如稻草。还需要有干木柴和大的硬木炭。光有大的硬木炭,是很难生起来的。这就体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稻草和木柴就是比大木头更弱的火,更旺的木。有了两个帮手,炉中火就容易点起来了。
烧起来之后,就进入稳定的状态,此时是木生火,旺而不烈,所以是一种很好使的火。烧起来后把火盖一盖,余热还能保持很久,这也是炉中火的好处。
灯中火,灯中火就是灯泡或者油灯里的火苗,这种火没有太好的续燃性,虽然也有木生火,但太依赖外物的供应,而且很难调控。风大点就灭了,或者油断了也灭了。因此灯中火要么非常旺,要么非常弱,不够稳定自然就不适用于烹饪了。
烛中火,烛中火其实和灯中火类似,只不过比灯中火好调控,风再大也不容易灭。但是由于烛中火本质上和灯中火一致,都是下实上虚(木旺火弱),都属于有灯无气(缺少空气助燃),所以本质上都不适合用于烹饪。
灶中火,灶中火的理论是不错的,木生火,有灯(火)有气(空气),且灯气平衡和谐,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火。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做饭烧菜,灶中火确实是很旺,但是很难调控。灶中火很容易上攻,因此上炒菜就会烤人,焖米饭就会烧糊。
所以,综上所述,五行火中,炉中火最好,其次是灶中火,再次是烛中火,最后是灯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