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行缺土?

荀宸玫荀宸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五行”中的“行”字,是行的古文字写法,甲骨文和金文的行字都像一根根长短不齐的棍棒;小篆的行字则变成上下两截了(上面的横代表上面的一根棍棒,下面的框代表下面的四根棍棒);而现代汉字里的行,则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 下面说说“五行”的问题。 古人把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分为五类,用五字表示。比如五岳、五大洲四大洋等等。甚至人体也是五块——头面身四肢。

五行最初只是指土地与五方的概念,《周礼》中就提到过“东木西金南火北水”的概念。五行也用于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如春天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春季生木,夏季长火,秋季收金,冬季涵水。 随着五行理论的传播和流行,它的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人们开始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推断事物的发展,甚至是人的命运。于是五行便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形容各种五行之间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克则恰恰相反,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描述的五种不同的五行力量对抗的情况。 根据相生相克的规律,人们可以把万事万物分成十类即五行十干:

甲乙属于木,丙丁属于火,庚辛属于金,壬癸属于水,戊己属于土。

有了这十个基本元素的划分,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世间的千变万化。比如说,由于木生火,所以凡是带有木字边或者偏旁部首的,都被划为火的范畴。由此可以推出,“离”是火的一种形态——“目”中有“木”便是“离”。又因为“震”为木,而且木在春季,那么“震”一定代表着树木茂盛,因此有“震”的字通常都有“木”或“禾”。 这样,古代哲学中原本抽象的五行,就变成了具体的有形之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它们来推测事物的性质和发展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