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原是古代汉族传统宗教观念,指天地之间五种关系,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关系 。后来这种观念渗透到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行学派”(亦称“五行经络学”)。这个“五行学派”,用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它认为人体内部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在五行的关系中,有一物盛衰,他就会影响其他四行。如木旺(多指肝气旺盛)则火炎上;水旺则土壅;火旺则水虚;金旺则木折。这就是“胜复”的原理,它反映着事物内部的调节能力。
如果调节失灵,造成某行过于亢盛或衰败,就产生了疾病。治疗疾病就是恢复“五行”之间的平衡。在临床上,一个医生要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除考虑外界的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患者体内“五行”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五脏六腑都可以分为五类,每一类都有一个代表脏的器官,每个器官又可分为阴阳,这样全身就有125个“子午流注”的时间段,而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值班的脏腑,这些脏腑既相互协调,又互相制约,使得身体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如果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这种动态的平衡,就会生病。中医治病总是力求找到病源,然后消除病源,重建新的机体平衡,使病体康复。
所以,从广义上说,中医学可以说是属于“阴阳五行”之学的范畴。 而现代西方医学则完全是另一套体系。他们重视实验与观测,通过分析研究,找出病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确定治疗方案。虽然中医与西医的治疗目的都是健康,但是中医与西医所依据的理论体系却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