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字属五行什么?
这个问题,要从汉字的造字原理说起,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当然现在的汉字已经相当抽象了),“言”是最为典型的象征图形文字之一,其字形是“口”中一横的变形,这一横表示讲话的舌头,整个“口”的造型就表示人张嘴说话的形象。而“舌+口”的组合就是“言”字的雏形,在甲骨文中还有两个点,表示舌头露出来了;金文中没有这两个点了,从大篆、小篆一直发展到今天的隶书、楷书等字体都没有改变,因此这个字是没有点的。
那么,为什么“言”字没有舌头的两点呢?因为古人认为有舌头的字属于“舌字部”(比如“甘”“尝”),而没有舌头的字属于“言字部”(如“语”“谈”)。既然这个字已经是表达话语的字眼了,就没有必要再露出舌头来了,所以省略了两个点。 可见,“言”的主体是“舌+口”,这二者的组合表示的是人的嘴在发出声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会意字;而中间的一横是舌头的变体,它既是说明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又表明这是“舌音”(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齿背发出的声音),因此它是形声字。至于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那是后来的事了。
中国古文字学专家陈寅恪先生说“秦人以刀笔之罪诛杀李斯,可谓‘以辞害志’!”陈先生的这句话虽然讽刺秦国法律残暴,但是也可以看出汉字是多么的精妙,仅仅一个“言”就可以表示出这么多种的含义来: 一、“言”单独使用的时候一般是指语言或话语:如《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言”加单人旁后组成“谚”字,意思是谚语或者俗语:“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吃饭不劳动,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三、“言”加三点水后面就变成“言论”或者“讨论”的意思了: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 四、当文言中表示疑问语气时,用“何”或者是“孰”: “汝何为来哉?”“谁敢谋逆,罪不容诛!” 五、当一个句子完了的时候用“焉”作结束词: 当我看见有人乱扔垃圾的时候,我就想对他说:“朋友,这样做对吗?” 最后附一张《说文解字》(康熙本)里的“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