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怎样算?
五行是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是中国古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左传》中认为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就是这五种基本要素的循环变化(即“终始循环”);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将五行与当时流行的阴阳思想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了“天人感应说”,而这一学说又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五行理论中,万物都是由五种不同的元素所构成的,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五行的生克原理来推演出来。 五行的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的相克则是按照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顺序进行相克。 其实,除了上述所说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其他的五行观念,比如把东西南北四方和春夏秋冬四时相结合形成的五行方位说以及把人体各部位同五行相对应形成的五行归藏说等等… 这些观点虽然千姿百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古人希望通过五行观念去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因此,可以说五行是一种古代人用以阐述自然界的哲学思想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