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用北京时间吗?
我们生活在北纬40°附近,所处的经度相差无几,但身处内蒙古的许多牧民仍然在使用“蒙古时差”。 什么是蒙古时差呢?这要回到公元1271年说起。当年,蒙古大军攻打大理国(今云南省)。为统一军队指挥、协调作战,蒙古帝国颁布了一个命令——将全国所有的钟鼓楼上的钟声调快60分钟。
从此之后,蒙元一统天下时的北京(即今天的北京)时间成了全蒙古的通用时间,被称为“大蒙古国时”;而前朝金的中都(今北京市丰台区)以及旧都汴梁(河南开封市)的时间却不再被采用,时间前进了60分钟。尽管300年后明朝建立并定都在京,然而这一“蒙古时差”仍被保留了下来。
虽然经过了400多年的传承演化,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当时“调快60分钟”留下的痕迹,然而生活在内蒙古的人们依旧延续着先辈的时差习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地区,人们会在日历上标注“M(蒙古)”或“Mo(蒙古语)”来表示今天的时间,而当地时钟显示的时间要比东八区(北京所在时区)的时间晚60分钟。当外地的亲朋好友询问此时当地的准确时间,只需告知他们东经多少度几点几分即可。
不过,使用蒙古时差的并不只有内蒙古。由于历史上的关系,这处时差也影响了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的部分地区。以西安为例,尽管今天西安所用的是西五区(西安所在时区)的时间,然而在宋元时期,这座古城使用的是与内蒙古相同的蒙古时差。直到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才下令将西安的时钟拨回1小时45分,比首都南京的时钟还要提前1小时45分。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直线距离长达2400多公里,跨有东、西、北三个国境线,是中国陆界线最长的省区。全区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单元。东与辽宁、吉林为邻,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西同甘肃、宁夏相接,南隔黄河与陕西、山西相邻。位于北纬37°24′—53°20′,东经97°04′—126°04′之间。内蒙古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我国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省区。内蒙古幅员辽阔。
在自治区所拥有的东经度内,既有使用北京时间,又有使用东五区、东六区的地区。使用北京时的地区有西部的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使用东五区、东六区的地区是分布在东部的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呼伦贝尔盟,这些地区分别与北京市相差1小时和2小时。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群众所使用的钟表在一般情况下都比东部地区慢,东五区比北京慢1个小时,东六区比北京慢2个小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等国进行的收听测试中,使用东五区和东六区时间的地区,分别比中央台的短波节目晚播出1小时和2小时。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是与使用东十区时间的日本和朝鲜等国的听众收听中央台短波节目时正好相反的。
为了协调广大群众与中央台短波节目之间的时间差异,特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使用东五区、东六区时间地区的广播听众提出以下建议:
如果使用“北京时间”收听广播,建议在实际收听时将当地的钟表人为的快拨1个小时或2个小时,然后再收听10分钟预报中的时间收听各套节目的播出。
如果按当地的时间收听广播,请务必注意节目的准确时间比10分钟预报中播出的时间晚1个小时或2个小时。